血战平壤:甲午战争中规模最大的陆上作战( 二 )
9月8日,为了便于指挥作战,日本政府把大本营由东京移到广岛 。12日,日本第一军司令山县有朋大将到达朝鲜仁川,指挥平壤战役 。他对麾下将士训示道:“万一战局极端困难,也绝不为敌人所生擒,宁可清白一死,以示日本男儿之气节,保全日本男儿之名 誉 。”15日,天皇睦仁到达广岛,亲自指挥对华作战 。
9月初,日军分四路向平壤运动,12日以后陆续到达平壤,15日完成了对平壤的包围 。进攻平壤的日本陆军共计16,000多人,山炮44门 。
日军进军平壤,李鸿章不敢怠慢,急电叶志超及诸将加强防守 。叶志超见后援迟迟不到,恐后路被日军自海上登陆所断,遂分兵数千驻扎在安州、肃州和义州 。这样,驻守平壤城内外的清军只有约9,500人,山炮、野炮和机关炮38门 。至9月13日,防御部署基本就绪 。
9月12日,日军进攻牙山的混成旅团,在大岛义昌率领下,进至大同江边,试图渡江 。清军发炮轰击,日军前卫被迫后退 。于是日军分成左右两翼,配备大炮二十门 。双方首先展开了激烈的炮战,10时,日军在炮火的掩护下,向清军堡垒发起冲锋,毅军、盛军士兵顽强抵御,大同江北岸的清军炮兵也发炮支援,日军被击退 。13日下午,双方又炮战许久,日军仍未能渡江 。与此同时,其它三路日军也先后按计划到达指定位置,与清军防守阵地对峙 。
15日凌晨,日军对平壤按计划开始了总攻,战役首先由大岛率领的混成旅团在平壤南 战场展开 。大岛因成欢之战的胜利,颇有些轻敌骄傲,急于建功 。他在14日许愿说“本旅团将以明日午前8时前后攻陷平壤,共握手于城中,以祝万岁” 。凌晨4时许,当日军前队 进至大同江南岸、船桥里的清军桥头堡附近时,担任警卫的清兵鸣枪示警 。于是,双方枪炮齐鸣,平壤之战打响了 。
参加船桥里之战的日军,有两个步兵联队和一个炮兵联队,共3,600人;清军是马玉昆指挥的毅军和卫汝贵指挥的盛军各一个营,共二千人 。是时,日军集中兵力进攻船桥里的三个桥头堡,大小火炮不间断地猛烈轰击清军堡垒,大同江北岸的清军也连连发炮还击 。据桥本海关的《清日战争实记》记载:“大小炮弹连发如雨,炮声隆隆震天撼地,硝烟如云涌起,遮于面前 。在如此激烈的炮击下,原以为敌兵会立即溃散 。然而,我军前进一步,敌军亦前进一步,彼此步步相互接近 。此时,除使炮击更加猛烈外,亦别无他顾 。战争愈来愈 激烈,乾坤似将为之崩裂 。……日军将领早即闻马玉昆骠悍之名,今日始知果不虚传 。”
不久,东方渐白 。卫汝贵从大同江北岸了望,见日军所在不占地利,于是亲率盛军传字正营二百人过江作战 。日军缺乏隐蔽物而强行接近桥头堡,完全暴露在清军枪口下,伤亡甚众 。同时,清军不断通过船桥向江南堡垒运送弹药,而日军则弹药殆尽,士气低落 。清军在船桥里的反攻战,在马玉昆和卫汝贵的指挥下,一直进行到午后 。下午2时半,大岛见弹 用尽,而且部队全天未进餐,便下令停止射击,撤离战场,清军也没有追击 。
这次战斗,日军将校以下战死140名,伤290名,旅团长大岛少将也受了伤,无功而返 。有诗叹曰:“此役不克旗下死,呜呼苦战船桥里 。”[日本诗人衫浦梅谭]
同一天,平壤西战场的战斗在上午8时许开始打响 。日军第五师团主力共5,400余 人,由师团长野津道贯中将指挥,在大同江上游渡江后,到达城西的普通江 。盛军、芦榆防军依据堡垒,与之枪炮对射,日军受阻 。清军见状,派出骑兵出城反攻,日军占据有利地形,炮、步兵配合射击,清兵纷纷落马 。清军又组织第二次骑兵出击,仍然伤亡严重,两次冲击共战死130人,战马273头 。清军见出战不利,便据堡垒固守,日军亦不敢渡江,两军休战,以待明日 。
平壤北战场是日军进攻平壤的主攻方向,日军在此集结了总兵力的将近一半,包括两个支队,共7,800人 。按预定计划,两支队于15日拂晓分成东西两路向玄武门外的清军展开了钳形攻势 。守卫在平壤城玄武门外的清军,一是左宝贵率领的奉军三个营,守卫玄武门、牡丹台及城外堡垒,计1,500人;一是江自康率领的仁字两营四哨,守卫在箕子陵 一带,计1,400人 。攻守双方的兵力相差2·7倍 。日军集中两个支队主力,先进攻清 军城外的内外重三垒 。而守卫的奉军兵力不到其五分之一 。日军素闻左宝贵挠勇,知宝贵不死,平壤不可得,于是弃江自康而专攻奉军 。
清晨5时正,日军支队长下令发射进攻平壤城北的第一炮,清军堡垒寂静不应 。日军进至堡垒附近低地时,清军的毛瑟十三连发枪突然齐射,飞弹如猛雨骤至 。日军支队长正指挥间,忽有一弹飞来,击中前额 。因射程太远,弹力已衰,幸免于丧命 。日军势将不支时,山炮阵地连放榴霰弹,不断命中清军阵地,清兵死伤众多 。日军趁势攻入外重堡垒之东垒,双方展开肉搏,堡垒中五十余清兵全部战死阵地 。7时半,日军终于占领此垒 。
推荐阅读
- 甲午战争日军战胜秘诀 派大批间谍监视李鸿章
- 蒙古铁骑前仆后继“八里桥”血战英法联军
- 甲午战争前12年 湘军将领建议先发制人打日本
- 甲午战争后日本为何疏远西方?
- 史可法为抗清血战扬州 史可法绝命书介绍
- 揭秘喜峰口之战 五百大刀队员攀登绝壁血战日军
- 北宋惨烈的晋阳保卫战 血战八个月 惨遭金军屠城
- 清朝甲午战争谜团 方伯谦死的到底冤不冤?
- 西北军大刀军血浴卢沟桥 整连血战后仅4人生还
- 甲午战争胜利秘诀 日本派大批间谍监视李鸿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