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文人生活 辛弃疾带刀集会 周密招妓劳教

北宋神宗年间 , 进士黄裳在《青门引》中写道:“置俎争来 , 四乡宴社 , 且看翠围红绕 。似可扪青汉 , 到北扉 , 两城斜照 。醉翁回首 , 丹台梦觉 , 钧天声杳 。”时间是立秋以后 , 地点是山东青州 , 黄裳出门闲逛 , 一路上到处见到聚饮的乡民 。这是农民集会 。
还是北宋神宗年间 , 另一位进士晁端礼在《醉蓬莱》中写道:“因念当时 , 乱花深径 , 画楫环溪 , 屡陪欢醉 。踪迹飘流 , 顿相望千里 。水远山高 , 雁沉鱼阻 , 奈信音难寄 。吟社阑珊 , 酒徒零落 , 重寻无计 。”此时晁端礼在外地工作 , 初秋时分 , 倍感孤独 , 想起以前在老家的时候 , 经常跟诗社的朋友们一起联诗喝酒 。这是文人集会 。
南宋高宗年间 , 退休老干部朱敦儒在《沁园春》中写道:“君休怪 , 近频辞雅会 , 不是无情 。岩扃旧菊犹存 , 更松偃 , 梅疏新种成 。爱静窗明几 , 焚香宴坐 , 闲调绿绮 , 默诵黄庭 。莲社轻舆 , 雪溪小棹 , 有兴何妨寻弟兄 。”什么意思呢?朱敦儒说他老了 , 不爱热闹了 , 不想再参加诗社了 , 近来开始学佛 , 做了居士 , 倒希望加入莲社 , 多跟出家人打打交道 。这是佛教信徒集会 。
还是南宋高宗年间 , 另一位退休老干部曾慥在《调笑令》中写道:“净友如妆就 , 折得清香来满手 , 一溪湛湛无尘垢 。白羽轻摇晴昼 , 远公保社今何有 , 怅望东林搔首 。”曾慥对佛教不感兴趣 , 晚年潜心养生 , 妄想修炼成仙 , 平日爱跟道士来往 , 一帮人“白羽轻摇” , 探讨白日飞升的技术 。这是道教信徒集会 。
-宋朝人的自由
在整个帝制时代 , 宋朝的自由化程度算是最高的 , 政府压在百姓头上的税赋和徭役负担虽然沉重 , 却在人身权利上给大家松了绑 , 允许你自由流动 , 也允许你自由集会 。当时法律上对民间结社和集会的限制极少 , 我查过《宋刑统》 , 只找到一条针对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法律:“诸在市及人众中 , 故相惊动 , 令扰乱者 , 杖八十 。”也就是说 , 除了不能扰乱公共秩序之外 , 绝大多数集会都是被允许的 , 事前不需要向有关单位申请 , 事后也不需要找有关单位汇报 。
国家的限制少了 , 民间的集会自然会活跃起来 。前面几阕宋词里提到的“乡社”、“吟社”和“莲社” , 就属于宋朝民间比较普遍的几种集会 。“乡社”每年两回 , 分为春社和秋社 , 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例如今年3月19日)举行春社 , 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例如今年9月25日)举行秋社 , 社日那天 , 同村或同族的居民一起祭神、拜祖、看戏、喝酒、互送食物 , 热闹如过年 。“吟社”是文人集会的统称 , 具体称呼有“词社”、“诗社”、“文社”、“锦心绣口社”等等 , 规模比乡社小 , 集会日期也不固定 , 但是参加集会的成员是固定的 , 往往还定出“社约” , 也就是集会的规则 。“莲社”的组织纪律性最强 , 规模一般也很大 , 社内成员定期集会 , 或请高僧说法 , 或为寺院筹资 , 信徒们互相激励 , 有点儿像今天的基督教信徒每星期天去教堂“做礼拜” 。
据宋人笔记《武林旧事》和《齐东野语》记载 , 南宋杭州活跃着学子发起的同文社、文士发起的西湖诗社、专业诗人发起的律华社、武士发起的射弓蹋弩社、相扑运动员发起的角社、蹴鞠运动员发起的齐云社、杂剧演员发起的绯绿社、说书人发起的雄辩社、皮影人发起的绘革社、傀儡艺人发起的傀儡社、理发师发起的梳剃社、建筑师发起的台阁社、园艺师发起的奇花社、刺青爱好者发起的锦绣社、弓箭爱好者发起的锦标社、武术爱好者发起的英略社 , 还有净土宗信徒发起的莲社和净业会、道教信徒发起的灵宝会和真武会 , 甚至还有阔太太和富家小姐们发起的明为供佛实为比阔的斗宝会 , 以及由妓女发起的类似行业协会性质的翠锦社 。不夸张地说 , 假如您生在宋朝 , 不管您是什么身份、从事什么工作以及有什么业余爱好 , 应该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社团加入进去 。这种情形常常让我想起大学生活 , 现在的大学就跟南宋的杭州一样 , 也是活跃着一大堆社团 , 每个社团也都有自己的集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