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事变:导致南宋对武将政策的重大转折( 三 )
岳飞下山了 , 三次向赵构谢罪 。赵构说:“对于你这次的轻率行动 , 我并不生气 , 要不然 , 必有惩处 。这就是太祖说的 , 犯吾法者 , 唯有剑耳 。”这已经是杀气腾腾的警告了 , 从此 , 皇家的三尺宝剑 , 就高悬在岳飞的头顶了 。
时机错过了 , 并统诸军北伐的计划夭折了 。岳飞回到鄂州大营 , 上奏皇帝 , 请率本部兵马北伐 。赵构以手诏回复 , 表示很欣赏岳飞的忠诚 , 同意他单独北伐 。这时 , 淮西兵变爆发了 。
岳飞就象个伟大的预言家 , 他和张浚争论时说的话 , 全部应验了 , 而且糟的不能再糟了 。朝廷用张浚的意见 , 让王德 , 郦琼 , 吕祉接管刘光世的部队 。吕祉是这支部队的实际统帅 , 但他却不会领兵 , 对将官傲慢无理 , 只会以势压人 , 兵将们也不把他这个书生放在眼里 。郦琼--原是刘光世的助手 , 先是和王德闹 , 把官司打到了御使台 。底下的兵将们纷纷不服管教 , 不听指挥 , 乱象毕现了 。朝廷一看不好 , 赶快派几个大员去安抚 , 弹压 。吕祉密奏朝迁:光派大员不行呀 , 还得快派大军来 。可这个奏折却被郦琼知道了 , 于是 , 郦琼杀了吕祉 , 率领全军四万多人集体叛变 , 投降了伪齐 。这可是全国军队的四分之一 , 其对朝野的震动之大可想而知 。
淮西事变 , 不但搅乱了北伐大计 , 而且改变了敌我态势和力量对比 , 北伐收复中原在赵构看来是不行了 。连岳飞的单独北伐也取消了 , 急令岳飞转入防御 , 保住长江防线 。淮西事变 , 对赵构是极重的打击 , 对将军们可能的翻脸无情深感恐慌 。他猛烈惊醒:这些军队和他们的首脑是不可靠的 , 名义上是国家的军队 , 他们的首领都有着朝廷封的官职 , 但是 , 实质上 , 在很大的程度是还是私家军队 。要不 , 老百姓为什么叫他们作岳家军 , 韩家军 , 张家军 , 刘家军 , 杨家军?没有一支皇家军?四大主力军全是这些首领们自已拉扯出来拚杀出来的部队呀 , 这些兵将只认多少年来带领他们出生入死的首领 , 而不怎么认朝廷的 。如果这些首领一朝尾大不掉(现在已经坐大了) , 有了异心 , 再来一次“淮西事变” , 甚至回过头来打朝迁 , 该如何是好呀?现在的当务之急 , 不是北伐 , 而是整顿军制 , 把这些军队变成真正的皇家军队!但要整军 , 就不能打仗;要不打仗 , 就只有和谈 。赵构不是个无能的皇帝 , 他马上开始行动了 。第一步就是和谈 。他当皇帝十一年了 , 十一年来换了十个宰相 , 但左右相中起码有一个是主战的 , 现在要和了 , 两个宰相全是主和的了 , 且秦桧一当就是十八年 。第一次的和议是很屈辱的 , 要向金廷称臣称子 , 要向金使跪拜 , 要送大量的金帛 。但赵构已下了决心 , 宁可受辱 , 宁可偏安一偶 , 也不要再冒将领们拥兵自重 , 尾大不掉的危险了 。但首次议和时 , 金人却是不一致的 , 和议刚定 , 金国主战派首领金兀术便又南侵 , 结果 , 让岳飞打的溃不成军 。这一仗(朱仙镇)把金兀术彻底打爬下了 , 再也不敢也无力南侵了 , 于是 , 他也变成了主和派 。和谈和打仗一样 , 是双方的事 , 金人的意见统一了 , 两边都想和了 , 于是和谈也就成了--南宋朝迁偏安一偶 , 却有了一百多年的和平 。所以 , 说到底 , 这“和”是岳飞给赵构打出来的 。
第二步 , 就是学习老祖宗 , 再来一次“杯酒释兵权” , 剥夺将军们的带兵权 , 让他们离开自已的部队 。绍兴十一年四月 , 朝廷以庆祝柘皋大捷的名义 , 招集韩世忠 , 岳飞和张俊三将(刘光世早已交过军权了)赴宴 , 在宴会上 , 皇帝突然下诏 , 任命韩世忠 , 张俊为枢密使 , 岳飞为副枢密使 , 三人均不得返回部队 。就这样 , 兵权收回了 。然后把这些部队拆开 , 由四路拆为十路 , 使哪一路都没有大的力量 。再加强朝廷亲率的军力 , 以监控三将原来的部队 。这样 , 心头之患彻底消除了 。
推荐阅读
- 月球出现数千条裂缝 竟是受地球影响导致
- 玄武门事变被掩盖的最重要的情节是什么?
- 张学良谈发动西安事变原因 只是为教训蒋介石?
- 明朝倭寇多且不怕死 竟是因为这条禁令所导致的
- 楚国的一场家丑导致的悲剧 伍子胥出逃吴国
- 唐朝花费了六年才平定了淮西 藩镇割据洗脑
- 朱元璋为何杀刘伯温 淮西派和浙东派之间的争斗
- 是谁导致了蜀汉的灭亡?真的是后主刘禅吗
- 明朝时期竟因贪官囤藏二亿两白银导致通货紧缩
- 一句玩笑竟导致两个国家灭亡 什么玩笑这么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