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C端不买单,B端买单难,元宇宙真能帮助人工智能技术学会赚钱?
文章图片
文|螳螂观察
作者|余一
今年“元宇宙”概念的横空出世 , 其火爆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当初的“区块链” , 从万物皆可区块链 , 到万物皆可元宇宙 。 如果说一众互联网大厂围绕“元宇宙”概念不断布局还能理解的话 , 服装、食品甚至房地产都在搞元宇宙就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
且不说元宇宙概念是否有在被过渡消费 , 它真的能帮助这么多行业获得发展吗?如何可以 , 那么首当其冲的应该是作为其底层支撑之一的“人工智能技术” , 包括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语音等等 , 这些技术现阶段都处于商业化落地的尴尬瓶颈中 , 元宇宙又能否让他们走出瓶颈?
人工智能 “贯穿”元宇宙
说到元宇宙 , 其实相当部分的影视动画爱好者都不陌生 , 元宇宙一词诞生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 , 1999年一部轰动了全球的好莱坞大片《黑客帝国》就算得上最先将“元宇宙”概念作品化;2002年又一部名为《刀剑神域》的日本漫画 , 将相关元素进一步放大;直到2018通过《头号玩家》 , “元宇宙”才算是真正走进大众视野 。
然而关于元宇宙的具体定义至今还不明确 , 不过即便如此依旧无法阻挡市场对元宇宙的热捧 , 甚至于不少人认为元宇宙将成为互联网的最终形态 。
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将支撑元宇宙发展的技术分为后端基建和底层架构两大类 。 前者包括物联网技术、交互技术和电子游戏技术 , 后者包括网络及运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区块链技术 。
乍一看 , 似乎元宇宙的概念天生就是为电子游戏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而生 , 一个是其最佳的应用端 , 一个则是元宇宙存在的必然技术端 。 但是在应用领域元宇宙显然还为时尚早 , 那如今的人工智能技术又能否支撑起元宇宙呢?
有人为元宇宙划分为出八大要素 , 分别是:身份、社交、高沉浸、低延迟、多样性、随时随地、经济系统、文明 。 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 , 一个方向正是通过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语音等技术 , 提升整个“元宇宙”的高沉浸和多样性 。 不光如此 , 人工智能将会贯穿元宇宙整条生态链 , 从内容生产、分发到应用全过程 , 加速内容生产、增强内容呈现 , 以及提升内容分发和终端应用效率等等 。
现实却是 , 当前这些技术的应用场景也只是车牌号识别、人脸识别、内容推荐、实时翻译、智能客服等等这些简单的应用场景 。 这里也突显出一个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所面临的矛盾 , 即商业化落地的缓慢 , 导致技术、企业不挣钱 , 使得技术研发和落地再次陷入瓶颈 。
打破这个瓶颈 , 元宇宙能否成为那把利剑?
“元宇宙”能否让底层技术 真正焕发春天?
“人工智能”不挣钱 , 就如同“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一样 , 已经成为行业众所周知的定律 , 在猪肉价格大跌以前 , 甚至有人说搞人工智能还不如养猪值钱 , 前景很好但“钱”景不好 。
看看国内的“AI四小龙” , 商汤、旷视、依图、云从便是答案 。 多年以来 , 这四家公司一直牢牢占据着国内计算机视觉应用市场前四份额 , 分别在零售、安防、制造、政务、医疗等行业实现了技术落地 , 但赚钱这件事情依旧看起来跟他们没有半毛关系 。
从去年开始 , “四小龙”纷纷开启了IPO上市融资之路 , 今年8月有消息指出商汤科技已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 商汤也成为了四小龙中最后一个提交上市申请的公司 , 但他们的招股说明书 , 却是一个比一个“难看” 。
四家公司无一盈利 , 且亏损面持续扩大 , 以四年的亏损幅度来看 , 通过他们的招股说明书能看到 , 旷视科技从2017到2020年前三季 , 合计亏损142.5亿元;依图科技三年半亏损72.86亿元;云从科技从2017-2020年上半年亏损22亿元;商汤科技2018至2021年上半年 , 三年半累计亏损243亿元 , 一家更抵过去三家 。
然而 , 他们唯一的“赚钱”办法却只剩下了融资 , 根据天眼查显示 , 商汤科技总计融资9轮 , 累计融资超过26亿美元;旷视科技7轮融资额超过12亿美元;云从科技11轮融资额超过34亿人民币;依图科技10轮融资超过20亿人民币 。
这也是他们目前不得不寻求上市的原因 , 但是要知道在人工智能技术大框架下 , 计算机视觉技术已经算是最为成熟的技术之一 , 却依旧面临亏损巨大、研发“烧钱”、毛利率降低的“无解题” , 还都宣称暂不考虑盈利 , 其他人工智能细分技术领域又将会有多难?
另外的例子就是百度 , 这家公司在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语音领域都算是领头者 , 百度自然语言处理部(NLP)更是百度历史最悠久的基础技术部门之一 , 但技术为百度带去的只是一层层的“价值光环” , 却绝不是赚钱 。
众所周知 , 技术是无法直接盈利的 , 它需要最终落地与场景或产品之上 , 百度智能音箱便是百度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语音技术落地的载体 , 百度智能音箱好用吗?这个答案从市场占有率便可见一般 。 据洛图科技数据 , 2021年上半年,百度、天猫精灵、小米、华为前四大品牌的份额达到95.8%,其中百度份额达到32%市场第一 。 对于智能音箱行业有所了解的都知道 , 百度智能音箱已经连续多年登顶行业第一 , 但至今智能音箱仍然是个“赔钱货” 。 智能音箱产品也在告诉市场 , 即便是有技术有产品也绝不等于会挣钱 。
这一情况不禁让人想问“技术企业”真的挣不到钱吗?所以说 , 相比元宇宙需要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底层技术支撑 , 还不如说人工智能技术可能更需要透过元宇宙概念继续将技术故事放大 , 吸引资本目光 。
C端不买单 , B端买单难 ,元宇宙会否走上老路?
相比AR、VR或MR , 更加契合元宇宙概念的产品或许是“脑机” , 这个在早些年也掀起了巨大“风波”的东西 。
与元宇宙这个概念一样 , 脑机这件产品也诞生于科幻作品 , 却在慢慢走向市场时变得渐渐没有了声音 。 元宇宙的大世界虽然还为时尚远 , 但关于商业化的东西也是时候可以讨论下了 , 而“脑机”这个元宇宙的最佳“入口、载体”所面临的问题也或许最终将成为元宇宙的问题 。
首先 , C端不买单 。 起初不少科技企业对于脑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 例如科大讯飞早在2019年其全资子公司讯飞云创就与多方共同投资设立了一家名为广州华南脑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脑机接口公司 , 注册资本4176.87万元人民币 。
深兰科技也从2019年开始传出有意涉足脑机游戏领域 。 时至今日 , 两年过去了却是任何声响都没有传出 。
说点有声响的 , 还记得国内一档名为《极限挑战》的综艺吗?在上面曾经展示过一款“意念无人机” , 通过脑机头环控制无人机起降、飞行 。 本以为如此炫酷的产品一定将有着不俗的市场成绩 , 然而当前云睿智能的“意念无人机”仍在卖 , 但透过其官网及运营材料看到 , 企业主体业务似乎已转向了医疗大健康领域 , 市场也并非是个人用户 , 而是各类医院、科研院所、体检中心及康养单位 。
此外 , 一家名为BrainCo哈弗校园内的独角兽企业 , 也曾推出两种脑机产品 , 分别是Focus赋思头环、Focus Fit冥想头环 , 主要用来提升注意力 , 早两年国内也出现了类似的产品 , 并被部分应用到了学生身上 , 招来的却是一片谩骂 , 结局可想而知 。
文章图片
其次 , B端买单难 , C端市场外 , B端市场也乐观 。 现阶段全球最著名的脑机公司当属马斯克的NEURALINK , 时至今日NEURALINK的技术更多还处于实验阶段 , 商业化的部分依旧进展缓慢 。 国内方面 , 脑陆科技是国内EEG领域的头部企业 , 相比其个人消费级的睡眠产品已经有过几次迭代 , 企业级产品却只有一款应用于安防与安全生产管理的实时监测保护作业人员精神状态的安全帽 , 不得不说这与用户对脑机技术应用期待相距甚远 , 也是因为绝大多数企业级用户还完全没有认知 , 不知道这类产品究竟能为自己带去什么 , 即便现在元宇宙概念火爆 , 但说90%以上的参与者都是在盲目跟风相信一点不为过 。
当前B端市场的主要受众还是科研和医疗机构 , 场景主要还停留在实验室 。 主要还是技术层面原因 , 如在医疗领域脑机运用为整个人类都带去了新的希望 , 但受制于脑机接口的带宽问题一直使应用无法实现突破 。 此外造价过高让企业难以承担 , 像马斯克就曾坦言“现阶段脑机产品技术还未成熟 , 体量小使得设备的成本很高 。 ”
2017年中美联合脑机报告指出 , 以平均7.4年才能使可同时记录的神经元数量翻倍的速度计算 , 要达到同时记录100万个神经元需要等到2100年 , 而要记录人脑中的所有神经元(50~100亿个) , 则要等到2225年 。 这就意味着不解决带宽问题 , 脑机在医疗领域的作用也将受到极大限制 。
除脑机产品外 , 包括商汤、旷视、依图、云从这些人工智能企业 , 他们的技术没有价值吗?显然不是 , 只是要不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落地方向 , 要不就是合适的领域还没有成长起来 。 比如 , 智能驾驶领域 , 计算机视觉是保障智能驾驶的关键性技术之一 , 但现阶段整个智能驾驶行业还处于研发阶段 , 所以连带着计算机视觉企业们想要实现商业化落地仍需要大量时间 。
元宇宙的发展以及技术应用、商业化落地 , 是否会碰到这些问题 , 答案是肯定的 。 或许3、5十年后元宇宙真的会诞生 , 但就如今而言 , 至少对于人工智能企业来说 , 元宇宙所引出的新故事远远要大于其实际价值 , 人工智能技术成就元宇宙?或许是元宇宙成就人工智能技术才对 。
【技术|C端不买单,B端买单难,元宇宙真能帮助人工智能技术学会赚钱?】*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
- 保障|让场馆更快暖起来!航天技术保障云顶滑雪公园“绿色供暖”
- 手机|电脑技术下放?联想拯救者 Y90 手机预热:双风扇 + 散热鳍片
- 网络|砥志研思、履践致远:华为助力中国银行成功部署网络级数据压缩加速技术
- 通信技术|Meta停止低价Express Wi-Fi服务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受影响最大
- 技术|独家揭秘冬奥支线隐藏的那些高科技:有人打架会自动报警
- 技术|加快探索新型电池技术路线
- 技术|“推荐算法”究竟是什么?这篇科普报告帮你快速了解
- 硬件|韩国政府将追踪芯片工程师行程以防技术泄露
- 数字|三部门:开展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行动计划 推进5G、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
- 技术|水下火炬传递机器人有颗“河工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