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数字湖南丨长出了“眼睛”“鼻子” 数字工地能有多“秀”?
编者按: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 , 大力发展“大智移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 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 建设数字湖南、数字政府、数字社会 , 让数字文明造福全省人民 。 红网时刻推出《数字湖南》系列报道 , 以微纪录片的方式沉入数字化生活现场 , 感受最火热的数字生活 。
红网时刻采访人员 卢欣 任晔 廖轩仪 实习生 谢金钊 长沙报道
【数据|数字湖南丨长出了“眼睛”“鼻子” 数字工地能有多“秀”?】劳务实名制模块集成动态人脸识别、身份证阅读器、闸机等硬件 , 通过硬件设备采集人员信息 , 视频监控结合项目部布置的硬件设备 , 各项目各设备孤立的视频数据进行整合集成 , 实现公司对所有在建项目远程实时监控 , 掌握项目现场动态情况 , 智能地磅通过视频、重量检测等数据分析、计算可便捷快速了解施工现场物料情况……
现在的工地 , 与你想象中晴天一身灰 , 雨天一身泥的大有不同 , 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已不是工地的“新鲜事” 。 近日 , 采访人员走进位于长沙岳麓区建工象山国际2期3区项目部的“智慧工地运营中心” , 一窥智能建造新时代 。
文章图片
智慧工地的硬件设备 。
液晶屏成“百事通”
当前人力投入:调试工36人 , 砌筑工34人 , 杂工16人 , 施工材料309/774;AI播报:当前进度正常 , 请继续保持施工进度 。 进入“智慧工地运营中心” , 数字建造指挥调度中心显示的数据十分清晰、全面地呈现 。 中湘智能建造有限公司肖靖宇告诉采访人员 , “这就是数字工地的样子 。 ”
数字工地是什么样子?首先 , 在劳工管理上 , 建筑施工过程用工量大 , 面对超龄、技能水平、考勤记录等人员日常管理问题 , 仅依靠管理人员手工记录等传统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工地情况 , 无法实现对工人的有效监管;在数字工地上 , 劳务实名制模块集成动态人脸识别、身份证阅读器、闸机等硬件 , 通过硬件设备采集人员信息 , 实现项目劳务人员管理全面信息化 。
物料控制上 , 智能地磅通过视频、重量检测等数据分析、计算可便捷快速了解施工现场物料情况 。 能源消耗上 , 智能水电表相对于传统水电表减少项目抄表人力成本 , 并实现用水用电远程自动抄表、统计、分析等功能 。
在环境检测上 , 通过扬尘、噪音监测模块采用集成化环境检测系统 , 集风速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PM传感器、噪音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于一体 , 联合LED户外显示屏与雾炮喷淋机 , 实现各类环境参数数据采集、显示与数据上传 , 并可实现自动喷淋达到降温降尘效果 , 实现工地绿色化施工 。
“基本上通过数字建造指挥调度中心的数据 , 可以一窥工地运行全貌 , 工地长出了‘眼睛’‘鼻子’ , 看得到违规、听得到噪音、闻得到粉尘 , 变得‘聪明’起来 。 ”肖靖宇说 。
文章图片
师傅正在操纵5G吊塔 。
为安全生产上了一道“智慧锁”
远处的工地 , 渣土车来来往往 , 十分忙碌 , 5G吊塔室内 , 工作人员在操纵着吊塔 , 非常专注 , 右手分屏幕显示着塔吊安全检测数据 , 如载重、承载角度等 。
塔吊、升降机、吊篮等作业活动本身潜藏高空作业风险 , 防护装置或防护用品存在缺陷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 传统施工现场如果想判断塔吊是否违规超载 , 脚手架、模板和塔式起重机等垂直运输机械作业是否有效防护 , 最常用的办法就是让管理人员到现场查看 , 操作人员凭借经验进行操作 , 但人工排查不能做到随时随地 , 安全隐患无法及时准确地暴露出来 。
5G远程塔吊驾驶系统借助高带宽、低时延的5G网络 , 将塔吊作业的自控系统状态信号、定位信号、视频监控图像信号等信息实时传到控制中心 , 将信息显示在驾驶室屏幕进行实时显示 , 由控制中心司机利用5G回传的高清视频流信息和设备状态信息对建筑工地的塔吊进行远程控制 , 发送指令到塔吊的PLC , 驱动塔吊精准作业 。
不仅如此 , 数字建造指挥调度中心 , 可以在视频监控结合项目部布置的硬件设备 , 将各项目各设备孤立的视频数据进行整合集成 , 实现公司对所有在建项目远程实时监控 , 掌握项目现场动态情况 。 同时 , AI巡查高精密摄像头搭配AI智能算法 , 对项目生产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 , 智能识别危险行为与危险源 , 对安全帽佩戴、反光衣穿戴情况 , 自动识别烟雾、火种以及区域入侵、陌生人进行监测留存 , 配合远程喊话 。
数字工地为安全生产上了一道“智慧锁” , 带给人满满的“安全感” 。肖靖宇介绍 , 在数字工地上 , 工地内作业层、塔吊、施工电梯等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均安装了实时监测设备 , 数据全部集中到“智慧工地”云平台上展示 , 管理人员通过手机终端也能实时查看 。 通过监控平台可视化模块对视频进行回放、局部放大、拉近 , 实现全天候、全方位、无死角实时管控各个工程现场 , 全面详细掌握现场作业是否规范、有无违章行为、现场安全措施是否到位 , 极大提高了安全问题的整改效率 , 提升了项目安全指数 。
往期回顾: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编辑:王津
推荐阅读
- Apple|爱荷华州将审议苹果公司拖延已久的数据中心的计划
- 网络|砥志研思、履践致远:华为助力中国银行成功部署网络级数据压缩加速技术
- 数字货币|比特币去年11月以来首次突破50天移动均线 一度站上43000美元
- 手机号|数字人民币全覆盖冬奥场景!碰一碰、扫码付、网络购,便捷实现非接触支付…无银行账户也可申领“钱包”
- 社交|因不再向美国分享欧洲用户数据 Meta正考虑退出欧洲市场
- 数字|三部门:开展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行动计划 推进5G、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
- Apple|AirPods Max 2或弃用数字表冠 改用触控控制
- 社区|新春走基层丨京东云数字技术夯实养老服务第一线
- 技术|奥运史上首次!数字孪生技术建设电力“智慧大脑”
- 数据|支付宝:“女足”搜索爆增百倍 健康类小程序增长领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