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学家开始在大便里寻找乐高( 二 )


乐高为了防止小孩误食 , 也针对低龄儿童推出了特别版 , 年龄越小 , 积木越大 。 (下图来自公众号“毛爸聊玩具”)

只不过 , 玩具究竟还是个靠视觉和触觉吸引人的商品 , 注定无法在外形上做出太大让步 。 而且适用年龄的标准并不是硬性规定 , 只是给家长的购买建议 , 或者说是一封提前写好的“免责声明” 。
况且还有厂商会把明显适合低龄孩子的玩具 , 标注为更高年龄段 , 只为免去部分审核 。 所以除了明确注明可食用的少数“食玩” , 最后还是得靠家长把关 。
特别是现在有宠物的家庭也越来越多 , 除了人类幼崽 , 小猫小狗这些毛孩子也同样可能因为好奇 , 一口吞掉会危及生命的东西 。
2019年英国就有一只小狗Rocco , 突然变得食欲不振 , 还伴随着呕吐症状 。 主人把它送到宠物医院拍了X光片后 , 才发现它小肠内有一个长方形异物 。 经过手术 , Rocco顺利恢复了健康 。 那个长方形异物 , 是一张NDS卡带 。

而奇怪的是 , Rocco的主人并买过NDS , 更没有NDS卡带 , 只可能是它在前任主人家里就吃下了这张卡带 , 或在外出遛狗时意外吃下 , 实在防不胜防 。
况且宠物玩具市场的规模和成熟度 , 都远远比不上儿童玩具 , 相关规范还有待完善 。 不同宠物种类、体型都有很大区别 , 也很难在玩具外形和尺寸上给出一个范式 。
小孩和宠物这两类易误食群体有很多不同 , 不过有一个东西是相通的 , 那就是味觉 。 把不能吃的东西做苦 , 自然就没人吃了 , 所以苦味就成了防误食的新答案 。
而说到这里 , 大家肯定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一个玩家们都很熟悉的东西——NS卡带 。
3
早在2017年NS发售的前一两个月 , 媒体就曝出任天堂将在NS卡带中加入一种特殊苦味物质 , 以防止Rocco那样误食卡带的情况发生 , 也带起了一波“试吃风潮” 。
当时提前拿到机器的媒体 , 在评测中除了常规的配置测试外 , 都不约而同地加入了尝尝卡带滋味的环节 。 有人觉得它尝起来像洗洁精 , 有人觉得和杀虫剂的味道一样 , 总之结论就是“不要尝试” 。

游戏媒体Kotaku编辑当时在尝过NS卡带后的反应
也不知道评测者们是不是真的喝过洗洁精和杀虫剂 , 事实上 , 根据任天堂公布的信息 , NS卡带中加入的苦味和这两种产品还真是一样的 , 都是一种叫做苯甲地那铵的无毒苦味剂 。
这种俗称苦精的东西 , 被认为是目前已知最苦的化学物质 , 曾获得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 它常作为厌恶剂和驱散剂 , 添加到洗洁精、杀虫剂、油漆和指甲油等可能导致中毒的液体中 。 这和在天然气中加入臭味剂 , 以便泄漏时能被及时发现的原理异曲同工 。
而它在儿童玩具领域的大规模使用 , 则来自于一场重大安全事故 。
2007年 , 一种叫做“点滴魔法珠(Aqua Dots/Bindeez)”的玩具风靡了欧美 。 这种玩具是一个个的珠状零件 , 可以按自己的想法组成不同图案 , 再用水雾喷洒后就能牢牢地粘在一起 。 但之后不断有报道称 , 这种玩具会导致误食的儿童昏迷 , 迫使厂商不得不紧急召回 。 仅美国市场就召回了约420万套这种玩具 , 也是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十数年来遭遇过最严重的事件之一 。

根据专业人员的检测 , 事故原因是生产厂家为了节省成本 , 将一种无毒的物质换成了另一种更便宜的 。 后者本身也无毒 , 但降解后会形成有毒物质 , 造成食用者昏迷 。
之后这批召回的玩具 , 经过加工覆盖了另一种物质后 , 重新流入了市场 。 这个加入的物质就是苦精 , 既充当了保护层 , 也用苦味降低了误食的可能 。 此后 , 才渐渐被当做防误食的厌恶剂挤进了玩具圈 。
只不过因为缺乏宣传 , 很多人还不知道玩具的苦味从何而来 , 更没有像NS卡带那次一样形成讨论的热点 。 现在网上仍然能看到不少家长 , 因为担心玩具中的苦味而怀疑玩具的安全性 , 可能其中就是添加了苦精或其他阻食剂(当然 , 也不能排除有的玩具确实存在安全隐患) 。

难为这位妈妈了 , 快尝遍了宝宝的所有玩具和用品
这些父母的担忧我们都能理解 。 现在的短视频平台上充斥大量所谓的“网红玩具”、“启智玩具” , 成为了很多家长买玩具的新选择 。 但为了视频效果 , 其中很多都有夸大宣传的成分 , 不少还有着极高的安全隐患 。
此前火爆一时的“巴克球”刚兴起时 , 就号称能够开发儿童智力 , 被卖给了远低于适用年龄的孩子使用 。 在被曝出多起严重事故后 , 才被整顿了一番 。 现在连视频网站上观看相关视频 , 都有着醒目的提醒 , “可能有儿童误食风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