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硅谷的秘诀是什么 如何打造下一个硅谷

自芯片问世以来 , 各国领导人一直尝试复制硅谷的高科技魔力 , 其中就包括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和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 。发明家、企业家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曾表示 , “地球上唯一对搞清楚如何成为硅谷缺乏兴趣的唯一地方是硅谷 。”
视点·观察|硅谷的秘诀是什么 如何打造下一个硅谷
文章图片


持续的巨额公共支出孕育了硅谷
即使在美国 , 一些政客也一直试图在打造另一个硅谷 。
【视点·观察|硅谷的秘诀是什么 如何打造下一个硅谷】尽管付出数十亿美元税收优惠的代价、采取别出心裁的营销活动 , 在催生企业和吸引风险投资方面 , 还是没有其他地区能复制硅谷的成功 。威斯康辛州承诺以逾40亿美元税收优惠吸引富士康建厂 , 238个美国城市拿出各种优惠吸引亚马逊建设第二总部 , 最后的结果基本都是“一地鸡毛” 。
虽然目前美国科技产业规模远大于当初 , 但自配置64KB内存的计算机问世以来 , 美国科技中心名单——湾区、西雅图、波士顿、奥斯汀 , 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甚至是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 , 也没有能改变这种状况 。
美国政客还在国会讨论的法案将大幅提升研发支出 , 拨款100亿美元打造“地区性创新中心 , 投资520亿美元促进本土半导体生产” 。这些措施听起来很美好 , 但只是“第一步” 。
许多人都认为 , 硅谷在高科技领域的成功纯粹是企业家的功劳 , 政府最大的帮助就是不要乱作为 。这种说法忽视了历史 , 事实是 , 在推动硅谷、西雅图、波士顿和奥斯汀高科技产业增长方面 , 公共支出发挥了巨大作用 。理解这一点对于预测下一个硅谷至关重要 。
二战期间 , 政府对人力和资源的调动 , 重塑了美国经济版图 。中西部工厂停止生产乘用车 , 开始生产吉普车和坦克;科技人员把日常研发工作放在一边 , 转而研发战争需要的技术 , 例如研发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就有大量科技人员参与 。
二战是利用政府投资促进科学进步和重塑地区经济的经典案例 。今天的美国大学校园 , 还能看到许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 。
公共支出孕育了硅谷
最初 , 美国高科技中心位于东海岸地区 。随着冷战期间西海岸地区军事机构获得大量投资 , 硅谷逐步成为高科技中心 。由于正确地预期到政府将对科研投入巨资 , 斯坦福大学大力发展物理和电子工程等学科 。东海岸地区的电子公司和国防承包商纷纷在西海岸设立分部 , 利用斯坦福大学培养的技术人才 。
不同于东海岸大型计算机制造商的是 , 硅谷地区生产小尺寸计算设备 。对于导弹、火箭、以及之后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发展而言 , 以晶体管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和通信设备至关重要 。大量的联邦资金和合同 , 成为“硅谷之所以成为硅谷”的基础 。
美国航空航天局和五角大楼向采购硅晶体管和集成电路 , 成为仙童的“衣食父母” , 仙童的员工又创办了包括英特尔在内的硅谷其他标志性公司 。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克(Steve Wozniak)是洛克希德一名工程师 , 对于先进电子产品可谓“门里出身,自会三分” , 暑假期间还曾到惠普等公司打工 。
使硅谷之所以成为硅谷的并非只有科技政策 , 社会支出同样重要 。《退伍军人权利法案》使数以百万计退伍军人进入大学 , 并帮助他们购买房产 。加利福尼亚等州升级了高等教育系统 , 使他们能更容易地享受到高等教育 。学校和当地基础设施获得了大量资金 。
在学生贷款支持下 , 婴儿潮一代迷上计算机 , 非常愿意开发新技术 。乔布斯的父亲都没有上完高中 , 但1960年代在硅谷找到一份激光技师的工作 , 凭借自己的收入在郊区安家 , 并将儿子送到一家有计算机实验室的公立高中上学 。
美国政府乐意在研发、先进技术、高等教育上持续投入巨资 , 对高科技产业发展产生了变革性影响 。
最近数年情况发生了变化 。政府转向通过减税而非投资刺激经济增长 。虽然公共投资在减少 , 硅谷却在不断发展壮大 , 许多科技领导人“看不上”政府 , 认为公共政策对于高科技企业成功没有什么影响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
有意成为下一个硅谷的地区不再通过投资 , 而是通过补贴和税收优惠吸引世界各地的科技公司 。研究显示 , 这可能是一种代价高昂的工作岗位创造策略 。
无底线的竞争、最大幅度的税收优惠、最精简的政府、最宽松的监管不会孕育出下一个硅谷 , 能孕育出下一个硅谷的是可持续的公共投资 。
这会是一场马拉松 , 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和营销几乎没有什么作用 。打造下一个硅谷的重心 , 由发展科技产业转向培育人才 。人们还应当抛弃自由市场神话 , 意识到推动美国科技产业发展的是公共机构和私营机构通力合作 。
新一代高科技中心将来自对人才和科技的投资 , 毕竟当前是2020年代而非1950年代 。政府可以做的是:大规模投资、促使私营市场推动技术发展、成为高科技产品的大金主、支持大规模教育进步和经济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