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灯法师是骗子?77岁二指禅倒立造假,87岁圆寂少林寺无一人吊唁( 三 )


后来 , 海灯法师根据先前的经历以及对佛学的见解 , 写下了多部有关于佛学的书籍 , 并致力于向世人推广佛教 。
不仅如此 , 海灯法师还在大力地推广着中国传统武术的作用以及意义 , 希望借此能让中华传统武术再次发扬光大 。
学习佛学 , 精进武艺 , 这已经成为了海灯法师每天都要坚持做的事情 , 而幼年时的仇恨 , 也因为习武和念佛而渐渐褪去 。
本以为海灯法师往后的生活也会像现在这样继续下去 , 但海灯法师人生中的转折来了 。

每个人在自己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都会遇见能够改变自己未来命运的转折 , 转折可以让一个人的成功毁于一旦 , 同时也让一个人在现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 海灯法师所遇到的转折显然属于第二种 。
随着海灯法师不断地对佛学和武术的宣传 , 他个人的名声也在社会大众中不断地提高 , 口口相传 , 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这位名为海灯法师的高僧 。
1979年 , 海灯法师迎来了人生的转折 。
拍摄纪录片 , 迎来人生转折一个电影拍摄组来到了四川 , 这个摄制组专门以收集四川内的奇闻异事为素材 , 再制作成纪录片在电视上播放 。

在导演寻找着当地的异闻时 , 无意间得知了四川有一位名号为海灯的高僧 , 身上拥有着不俗的武艺 , 并且在文学上也颇有造诣 。
听闻这个消息 , 导演瞬间就对海灯法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导演认为可以通过拍摄记录海灯法师的本领 , 电视播出去一定会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 , 当即决定前去寻找海灯法师 。
海灯法师得知电影摄制组想要拍摄以他为题材的栏目时 , 想到能够通过电视播出的方式宣传武术和佛学 , 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 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当摄制组来了后 , 便向他们展示了少林绝学“二指禅”等高深的功夫 , 而摄影师也将海灯法师所展示出来的高深的武艺尽数记录了下来 。

节目一经播出 , 全国人都为之震动 , 在国内掀起了一股习武的浪潮 , 许多的年轻人也因为海灯法师所展示出的本领而走上了学习传统武术的道路 。
一时间 , 海灯法师的名号在国内出了名 , 为数众多的青年人纷纷跑到寺中向海灯法师讨教本领 , 交流传统武术 , 而海灯法师面对众多前来学习的年轻人也乐此不疲的教导着 。
当海灯法师的名声大噪之时 , 国家也注意到了这位坚持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师 。
国家对海灯法师调查过后 , 发现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宣传着中国传统武术以及文化 。
为了能够更好地让海灯法师宣传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 国家决定为海灯法师搭建一个更好的平台 , 任命海灯法师为中国佛教理事会的一名理事 , 并且还让海灯法师担任了政协委员一职 , 为传统武术发声 。

1982年 , 《少林寺》电影一经播出 , 瞬间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一阵波澜 , 而海灯法师也在这部电影中出现 。
虽然仅仅是在电影中客串了一下 , 但在电影中露相后 , 本就名望极高的海灯法师 , 他的名号瞬间变得家喻户晓 。
而此时海灯法师的一名弟子写出了一篇文章 , 将海灯法师和少林寺的经历介绍了出来 。
因为正值少林热 , 而这篇文章更是描述了海灯法师与少林寺的往事 , 这让国人对海灯法师更加地仰慕了 。
海灯法师的名声大噪 , 引得一位作家迫不及待地为他写了一本记述他人生经历的书 。

而名声大噪的海灯法师也受到了媒体的关注 , 媒体在海灯法师身上看到了增加自己流量的机会 。
媒体们绞尽脑汁地为海灯法师写传记、报道 , 并且还专门以海灯法师的经历写出了剧本 。
那段时间 , 关于海灯法师的书籍和电视节目层出不穷 , 但其中包含了大量神化海灯法师 , 不切实际的内容 。
通过媒体和文人的努力 , 海灯法师的身份在国民的眼中变得传奇起来 , 什么刀枪不入 , 力劈华山等玄幻的身份 , 都被安置在了海灯法师的身上 。
有一些人甚至为了借助海灯法师博取更多的利益 , 拼命包装海灯法师 , 甚至有些文人在对外时 , 信口雌黄的声称海灯法师是少林寺的正统传人 , 还是方丈、主持、得道高僧等等 。

通过媒体过分地渲染和传播 , 海灯法师的地位被推向了一个极高的程度 , 在普通人眼中海灯法师也俨然变为了一个世外高人 。
而海灯法师本人对这些神化自己的报道并未做任何解释 , 也许是因为这样做有利于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 所以对这些报道海灯法师都默许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