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仕途受阻是因为得罪了高力士和杨玉环吗?

我们先来看高力士 。高力士本名冯元一 , 是玄宗最宠信的宦官 , 也是唐代著名的宦官之一 。他幼年入宫 , 由一个名叫高延福的宦官收为养子 , 所以改名高力士 。由于曾帮助唐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 , 深得唐玄宗的宠信 。在唐玄宗统治期间 , 他的地位达到顶点 。
在皇宫里 , 高力士拥有特殊的地位 , 就连李林甫和杨国忠也都争相讨好高力士 。蔑视权贵、桀骜不驯的李白与高力士之间有什么特殊的交往吗?民间盛传力士为李白脱靴的故事 , 究竟是真是假?力士会不会因为给李白脱靴而怀恨在心 , 向玄宗进李白的谗言呢?
关于力士为李白脱靴的故事 , 最早的出处来自于唐人杂史笔记《国史补》(李肇撰)和《酉阳杂俎》(段成式撰) 。故事是这样的:“李白名播海内 , 玄宗于便殿召见 。神气高朗 , 轩轩然若霞举 。上不觉忘万乘之尊 , 因命纳履 。白遂展足与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势 , 遂为脱之 。”李白在宫中受到玄宗的接见 , 神气高朗 , 气宇轩昂 , 玄宗被他的神采所震慑 , 竟然忘记自己贵为帝王之尊 , 允许李白脱下自己的靴子 , 意思是让李白随意一点儿 , 不必那么拘束 。李白于是将脚伸给高力士说:帮我脱掉靴子!高力士一时手足失措 , 居然就给他把靴子脱掉了 。
人们常常以这个故事作为李白傲视权贵 , 又受到玄宗格外宠爱的例子 , 殊不知在这段故事的末尾 , 李白离去后 , 玄宗对高力士说 , 李白这个人“固穷相” , 意思是说 , 这个人成不了大器 , 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 。高力士为李白脱靴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 , 许多人信以为真 , 历代的戏曲小说中都有这个故事 , 成为表现李白在权贵面前傲岸不屈的典型例证 。
然而 , 我们只要认真思考一下 , 就会发现这则故事大有问题 。从故事的源头上来讲 ,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很值得怀疑 。高力士到底是个什么人呢?高力士是当时唐玄宗最信任的“老奴” , 对玄宗尽心尽力 。“老奴”这个称谓毫无贬义 , 而是种特殊的亲近称谓 。唐玄宗有一句话说:“力士当上 , 我寝则稳 。”只要有高力士在宫中值班 , 我就可以睡大觉 。以唐玄宗的英明神武 , 讲出这一番话来 , 充分说明他对高力士信任的程度 。高力士对玄宗自然也是尽心尽力 。《旧唐书·高力士传》记载:“景龙中 , 玄宗在藩 , 力士倾心奉之 , 接以恩顾 。”正是由于高力士对玄宗的忠心耿耿以及平定太平公主政变的业绩 , 才使他得到了玄宗的信任 , 从而与玄宗关系密切 , 并拥有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一定的政治权力:“每四方进奏文表 , 必先呈力士 , 然后进御 , 小事便决之 。”(《旧唐书·高力士传》)
【李白仕途受阻是因为得罪了高力士和杨玉环吗?】尽管高力士有如此大的权力 , 但他本人从不乱政 , 而是全心全意地辅政 。高力士这个人有三大性格特点:第一 , 对唐玄宗无条件的绝对忠诚;第二 , 做事非常谨慎——“力士谨慎无大过”(《册府元龟·内臣部》);第三 , 在政治上特别精明 。
他向玄宗提的建议一般都是出于维护皇权、忠于朝廷的立场 。玄宗有什么家事、朝政都愿意听他的意见 , 极其信任他 。因此高力士在朝中地位相当高 , 唐玄宗也给高力士加官进爵 。天宝初年 , 高力士被封为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 , 进爵渤海郡公 , 后来又被封为左监门卫大将军 , 为正三品 , 权倾朝野 。在宫中 , 玄宗一般不称呼高力士的名字 , 而是称他为将军 , 皇太子则称他为二哥 , 其他王子公主都叫他阿翁 , 尊他为长辈 , 驸马则称他为爷 。
从这些称谓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到高力士在宫中的特殊地位 , 以他这么高的地位 , 怎么可能为李白脱靴呢?李白固然清高自傲 , 但是从身份而言 , 毕竟只是个翰林待诏 , 他有多大的胆量 , 敢让高力士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在皇帝的面前给他脱靴?再说 , 李白自己非常珍惜这次入长安的机会 , 他在宫中侍从游宴、奉诏作诗都很谨慎 。他既无可能也完全没有必要让高力士这个权贵给自己脱靴 , 这个行为不仅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 , 只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退一万步讲 , 即便真有脱靴的事情发生 , 非但不能说明李白蔑视权贵 , 行为清高 , 反而只能说明李白是一个不识大体、不顾大局的人 , 其实 , 这种行为本身也并不符合李白的真实性格、个性 。在大庭广众之下让高力士为自己脱靴难道就等于傲视权贵吗?从本质上来说 , 命人脱靴这种轻薄浮躁如同浪子一般的荒诞行为方式与李白浪漫豪迈、旷达清俊的言行方式根本格格不入 。从另一方面来说 , 这样一件看似在权贵们面前扬眉吐气的“光辉”事迹 , 李白却从未在自己或者与他人交往的诗文中提及 , 按照李白的个性 , 如果真有其事 , 怎会保持沉默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