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中国古代文人内心深处的十大欲望( 二 )


戏曲《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绝色佳人,官家女子,还是一个痴情红颜,因情而死,为爱而生 。无论是在梦中,在地府,还是在人间,她都是非柳郎不嫁,有这样一个痴情女性,夫复何求啊!
文人墨客在作品中塑造这些大胆、坚贞的女子,在赞颂这种不计报酬、五体投地的爱的同时,其实质也反映文人在仕途失意之余,还希望有个不离不弃的可人儿痴痴地爱着他 。从诸多作品中,不难看出这种欲望也已经成为文人创作的动因之一 。
5.警恶锄奸,维护正义
在乌托邦中,警恶锄奸的除了我们熟知的超人,还有侠 。当然了,此侠非西方世界的蝙蝠侠或是蜘蛛侠之类的,而是中国古代社会中那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 。有人的地方就有压迫,有压迫就需要侠 。光有侠群体还不算管用,最好能推一个能臣来当精神领袖,誓要带着主角光环去“斗恶霸,惩贪官,抚民心,鸣其冤”,维护世界正义与和平 。
所以从纵向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清代的《三侠五义》,发展到后来的《七侠五义》,再发展到有续书《续侠义传》、《小五义》、《续七侠五义》等;从横向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施公案》、《龙图公案》、《彭公案》等;从人物内容角度看,我们还可以看到行侠仗义的白玉堂、智谋过人的沈仲元、倚剑走四方的展昭、仁义厚道的丁兆兰、铁面无私的包拯……总之,在作者们乐此不疲地创作这类题材的作品时,我们能轻易地在文字的夹缝中看出四个大字:警恶锄奸!
这种类型公案传奇的出现绝非偶然,在一定程度上恰好能反映出作为软弱的士阶层,有着强烈的欲望想去整改世界,主持公道,哪怕自身有现实局限,也要塑造出一个有能力的人来替自己完成这“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
4.建功立业,出将入相
在封建社会中,士阶层是较为憋屈的一个阶层,要论有权势远远比不上统治阶层,要数有钱也是远远比不上商贾群体 。退一万步讲,就算有才华的文人多不胜数,也未必每个人都能金榜题名,被统治者重用 。不过即使在这种夹缝中生存,他们人穷并无志短 。他们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作品,这些作品有尚雅,也有近俗 。
唐代涉梦小说就有不少落魄文人建功立业的白日梦,不仅让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得到意淫,而且能起到鼓动士气、传播爱国观的作用,堪比鸡汤!例如说在《灵应传》中,怀才不遇的郑承符在神灵世界中立下赫赫战功,得以“食朔方一万三千户 。别赐第宅,舆马宝器,衣服婢仆,园林邸第,旌旜铠甲 。” 。又有《枕中记》中穷困潦倒的卢生,仍然对“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茂而家用肥”的生活梦寐以求 。这种梦,不正好是他们潜意识中欲望的折射吗?
3.超脱尘世,羽化升仙
在文人中,并不是全部人都是热衷于功名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清高文人是不屑跻身官场,愿远离尘网的 。更有甚者,他们可能会觉得尘世如此攘攘,安有容我寸土?于是他们开始把希望寄托到极乐世界,并对应地创作了一系列志怪小说或者杂剧 。他们企图幻想在那片净土上,可以远离尘世,无忧无虑,位列仙班,长生不老 。
比如说,《东游记》中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等人,本身是好道凡人,后来都得道升仙,脱离肉身的累赘,好不痛快!不难看出,文人在写这类作品的时候,其本身也是十分向往神仙般的生活的 。
2.福泽延绵,子孙繁茂
封建社会中,古人讲究多子多福,自然也会把这种欲望跃于字里行间了 。如《聊斋志异》中,宁采臣得一妻一妾后添了三个光宗耀祖的儿子,朱尔旦有了五个孙子等;如《枕中记》中,卢生梦中得五子,孙十余人……这些情节,无一不是在表达文人们渴望子孙满堂、光耀门楣的夙愿 。
1.意外获财,富甲一方
不管文人是如何不为五斗米折腰,如何视金钱如粪土,他总得要活着的 。虽然说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但是吃饭是为了活着 。吃饭,也是要有钱才能保证三餐温饱 。这是多么简单而复杂的欲望啊!即使如此,身为读书人也不能赤 裸裸地显示“要钱”的欲望,只能通过一些作品假装不经意地透露出自己的富贵梦 。
在蒲松龄笔下,就虚构了一个叫成名的人,因为得了一只蟋蟀而变成百万富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虚构了一个崔书生,因为一匹画中的马,而积累了上万两银子;还虚构了一个孝子席方平,以孝打动冥府判官,家道日丰,三年良沃遍野……可见,文人墨客也不能轻易免俗,对金钱有着不可割舍的欲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