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代称陈圆圆逃过清廷追杀与吴三桂合葬贵州

在明清之际的大舞台上,吴三桂是一位著名人物 。他以迎清军入关而名噪一时,30年后又举兵叛清,一度割据西南 。陈圆圆本系苏州一歌妓,因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而声名鹊起 。陈圆圆究竟是怎么死的?他们二人死后又葬于何地?这个谜,一直隐藏了300余年,直到近年才告破解 。
吴三桂的一生
吴三桂,中后所(辽宁绥中)人,祖籍高邮(今属江苏),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 。他16岁中武举,在与清军交锋中屡立战功,28岁时已升至总兵(从二品) 。崇祯十五年(1642),皇戚田弘遇为巴结吴三桂,将其掠买的陈圆圆相赠 。吴三桂将圆圆留在北京,自己回到关外前线 。
两年后,北京被李自成统率的大顺军占领 。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权衡利害后,接受招降条件,率部进京“朝见新主” 。不料行至半路,得知圆圆被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霸占,不由勃然大怒,当即返回山海关 。李自成招降不成,遂率十万精兵前来攻打 。吴三桂自知不敌,向清军求援 。顺治元年(1644)四月,吴三桂与多尔衮所率八旗精锐联合作战,击溃大顺军 。这为清朝定鼎北京开辟了胜利之路,吴三桂由此也背上了“汉奸”“叛徒”的骂名 。其后,吴三桂奉命追剿李自成 。顺治二年,李自成兵败后,被地方地主武装击杀 。接着,吴三桂率部驻守陕西汉中,由此进军四川,再南下贵州、广西、云南,灭掉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永历小朝廷 。康熙元年(1662),因功晋爵为平西亲王 。
康熙十二年,清廷下令撤藩,吴三桂遂起兵反清 。由于不得人心,节节败退,遂于康熙十七年三月,在衡州(今湖南衡阳)宣布即皇帝位,国号大周 。之后不到半年,即于八月十八日病死 。胡国柱等心腹将吴三桂遗体秘密运至贵阳,受遗命即位的其孙吴世璠到贵州迎接,后即携祖父遗体匆匆赶回昆明,秘密安葬 。据说,只有其岳父郭壮图等极少数人知道葬地 。
康熙二十年十月,昆明终被攻破 。清军入城后,全力寻找吴三桂墓,结果均系伪墓 。后来得一消息:吴三桂已被火化,骨灰匣藏在安福园石桥水底下 。果然在桥下找到骨匣,即刻送往北京 。康熙帝不辨真伪,即命将“逆贼吴三桂骸骨分发各省”示众 。
解密陈圆圆碑文
清军入城后,陈圆圆踪影皆无,陈圆圆之死成了清史之谜 。2010年6月,从贵州省黔东南州委宣传部传来一个惊人消息:在该州岑巩县马家寨发现陈圆圆之墓,而吴三桂的后裔就定居在这个寨子里 。我与徐凯、滕绍箴等几位专家应邀前往实地考察 。
此墓已于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 。当时马家寨有一人自称是吴三桂家族的“秘传人”,将这段隐秘300多年的历史披露了出来,但未引起学术界注意 。此次考察,首先考释陈圆圆墓前的碑文 。此碑正面刻字:“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右上方刻一行字:“皇清雍正六年岁次戊申仲冬月吉日”,标明立碑时间 。首句“故先妣”,据“妣”可知墓主人系一女性,辈分当为“先祖” 。以下字句,却不能按字面解释 。吴氏“秘传人”吴有鹏,按照家族代代所传秘史给出解释 。“吴门”系苏州代称,指墓主人为苏州人;“聂氏”,非指姓聂,“聂”字由“双”与“耳”(即“阝”)构成,当解为“邢”与“陈”,暗指陈圆圆 。其6岁前随父姓邢,6岁后父母双亡,由姨夫陈某养大,遂改姓陈 。“聂”字是今之繁体“聶”的简化字,但当时并未简化,《康熙字典》里也无此字,显系为隐蔽起见,故造此“聂”字 。其意:“双”为繁体字“雙”之简写,其上半部为两个“隹”,代表“好”,引申为“花好月圆”,即“圆圆”,上下文字合起来就是陈圆圆 。“位席”,以陈圆圆生前被封为皇妃,用此两字,以明其身份与平民不同 。
经专家现场考察,以上解释与陈圆圆的历史吻合,其真实性可以肯定 。为掩人耳目,当年刻碑者真是煞费苦心 。
吴氏“秘传人”
前文提到的吴氏家族“秘传人”又是怎么回事?
据“秘传人”陈述:当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毅然决定偕吴三桂之子吴应麒等秘密离开云南,并将吴三桂遗体带走,潜入岑巩县的密林山洞,待数年后风声渐息才下山,搬至今马家寨定居 。圆圆病死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终年67岁 。他们感激陈圆圆保全吴氏血脉,尊称她为“老太婆” 。清朝视吴三桂为十恶不赦之罪人,故其子孙为生命计,约定不向外透露一字,不许说,更不得写,连家谱也不准修 。但又担心家史失传,便想出一个办法:在每一代男青年中秘选一优秀者,由上一辈传人将祖上历史口授三遍,让其默记心中 。担负其事的传人,即被称为“秘传人” 。由此一代代传下去,传到吴有鹏时已历10代 。传人讲述吴三桂与陈圆圆事如数家珍,就连清史研究者也自愧不如 。可以确认:马家寨200余户、1300余口为吴三桂后裔是没有疑问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