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代如何防控家族式权力腐败吗?( 二 )
虽然恩荫制度在顶层设计上也对恩荫晋身者予以了限制,但也是腐败产生的重要原因 。因而它是一把双刃剑,遭到寒门士子的反感 。
地方大家族,通过严谨的族规家训和严密的组织管理制度控制
世家大族世代执掌朝政,稍小的家族则纵横乡里,控制郡县政权,有的根本不把朝命放在眼里,因此,为了防控地方上的大家族,统治者也想了很多办法 。其中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大力表彰理学治家 。
宋代最早提出重建宗族制的张载,提出立宗子法可以 “ 管摄天下人心” 。理学家程颐也极力主张重建家族制度,特别是强调治理好家庭、家族对于治理好国家的作用 。
【你知道古代如何防控家族式权力腐败吗?】南宋的朱熹同样大力提倡建立家族组织,同居聚财,反对异财别居 。希望家族组织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无不懂得 “ 国之本在家 ”的道理,都希望通过家族的稳定来巩固封建统治,家族内部越稳定则国家的统治就越稳固,反之就会有垮台的危险 。
宋明几代都把程朱理学奉为国家意识形态,就是看中了这种理论与制度设计的合理性 。
在具体措施上,赵宋王朝以来,历代帝王都对其进行旌表、资助,其方式有精神上表彰,如赐予 “ 义门 ”、“ 义居 ”、“ 忠孝世家”等称号;物质上奖励,如减免赋税优惠,资助经济困难,保护族产;求忠于孝,鼓励他们读书科举 。
希望这种精神上的鼓励能够树立起大家庭的荣誉感,保持 “ 肃睦治家 ” 的家风,同时能够 “ 乡里率化,争诉稀少 ”,保持基层社会的稳定 。
“ 江州义门陈氏 ” 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
自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到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 江州义门 ” 陈氏已延续了 230 多年,19 代同吃同住,全家族人口达 3900多人,田庄 300多处,发展成一个庞大的家庭,看起来就像一个缩微的国家,一个自给自足、自成体系的田园社会典型 。对这个大家庭的管理,靠的是严谨的族规家训和严密的组织管理制度 。
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样板家族,朝廷仍然担心势力过于膨胀,难以控制 。经文彦博、包拯等奏请,宋仁宗于嘉佑七年(1062)派人监护,把陈姓产业分为 291份,抓阄定夺,抓到何处就迁往何处 。
因此,这个跨唐宋二朝历 332 年的大家族就此瓦解 。第二年,文彦博、包拯等又上表宋仁宗,建议把 “ 义门陈氏 ”作为样板进行褒扬,诏令全国学习 。
此外,自宋朝保甲制开始有意识将权力下放基层,以防止上重下轻,明朝和清朝基本沿袭了北宋的保甲制,形成了 “ 保甲为经,宗法为纬 ”的社会控制网络 。
咸丰初年明文规定:“ 准择族中有品望者一人为族正,该族良莠,责令察举 。”这其实就是乡村自治的模式 。因此,自宋以来,由家族组织控制中央和地方政权的状况已经基本上不复存在了 。
推荐阅读
- 揭秘古代宫廷投毒三大秘法 古代皇家投毒谜案
- 用石油大败突厥骑兵!看石油在古代的妙用
- 古人更偏爱平胸 揭秘古代丁香乳更受欢迎
- 揭秘中国古代的女囚坐牢就失去贞操的潜规则
- 你做梦也想不到的“梁祝”竟然是这样写成的
- 古代女子出嫁洞房“八件套” 是些什么东西
- 中国古代著名男宠 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黯然失色
- 中国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是谁?
- 古代文人笔下的阴间妓院 死后重操旧业
- 董卓是董永的儿子 七仙女知道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