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有很多白色“漩涡”,它们到底是什么?问题困扰科学家多年( 二 )



后来 , 来自小行星和彗星的撞击 , 使得月球的磁场发生了“放大” , 在撞击月球表面的过程中 , 来自彗星彗发的气体和尘埃、小行星本体 , 以及月球表面部分组成物质 , 在剧烈能量释放的推动下 , 被气化和电离而抛射出去 , 形成了可以导电的等离子气体云 , 随着月球磁场的作用而发生移动 , 最终运动并聚集到撞击坑的另一面 , 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高强度磁场中心 。 在月球内核慢慢冷却过程中 , 月球整体的磁场虽然消失了 , 但是这部分聚集的、区域性的磁化物质 , 则以“漩涡”状的形式保留在了月球表面 。

这部分区域由于具备很强的磁性 , 使得对于太阳风、宇宙高能粒子具有强烈的排斥阻挡作用 , 从而在随后的几十亿年里 , 一直免受着宇宙的“风化”作用 , 颜色也一直保持着最初的浅白色 , 而没有这部分磁化物质的区域 , 则在宇宙“风化”作用的侵蚀下 , 颜色逐渐变为了灰黑色 。 白色的“漩涡”线条形态 , 就像铁屑能显现出磁铁的磁力线原理一样 , 展示的正是当时月球表面局部区域高强度磁场中心呈现的磁场分布特征 。

随着人类对月球探索的进一步深入 , 特别是美国NASA准备实施的“月球顶点计划”、我国后续的“嫦娥探月”以及月球基地建设 , 这些工程都可能涉及到对“白色漩涡”的进一步研究 , 届时将会针对这些“白色漩涡”区域的物质组成、磁场特征以及如何保护此区域不受宇宙“风化”的机制等内容展开系统探测 , 关于月球的又一个“奥秘”终将被我们揭开 。

【月球上有很多白色“漩涡”,它们到底是什么?问题困扰科学家多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