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灭南唐并不轻松 李煜固守南京城长达一年之久
说到李煜,人们在佩服其文学上辉煌成就的同时,难免慨叹其作为乱世君王的失败 。然而,在南京晓庄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教授许春在看来,说李煜是面对进攻坐以待毙的昏君,是“不符合史实,也是极不公平的”,不能因为最终失败就忽略不计他曾经作过的抗争 。
南唐后主李煜是五代词坛最为璀璨的明星,这一结论向为众多的文学史著所采纳,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然而与此同时,也同样认为他在政治上是个庸才,尤其是说到他面对北宋的军事进攻时,几乎众口一词地说他困守金陵束手无策,兵临城下还全然不知,城破之时尚在听僧人讲经,终至肉袒出降 。那情景与隋灭陈之日,陈后主坐以待毙惊人相似 。
如刘大杰先生所著《中国文学发展史》在有关段落中说:
“他(李煜)即位时,南唐已奉宋正朔,穷处江南一隅之地,宋朝时时对他压迫欺侮,他的大政方针,只是用金银财宝去犒师修贡,以谋妥协 。……开宝七年,宋将曹彬伐南唐,次年冬,陷金陵 。南唐的军队一点抵抗也没有,就是后主自己,事前全不知道,等到兵临城下、内外隔绝时,他还在净居寺听和尚讲经 。到这时候,他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自杀殉国,一是肉袒出降 。结果他是走了第二条路 。”
在陆侃如和冯沅君两先生所著的《中国诗史》,以及由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组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中,都有相似的记述,沿袭了同样的说法 。这些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著作中,介绍李煜的共同点就是政治上毫无作为、军事上绝无抵抗的亡国之君 。
上述文学史著,都是在介绍“词人李煜”的大前提下来加以叙述的,不宜苛求考订全面,但是在一些相关的史学著作中,对李煜在南唐亡国前抗击北宋的情形也是语焉不详甚至略而不书 。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中,引窅娘的故事印证李煜的荒淫,以潘佑之死印证他的拒谏,突出他是“十足的亡国之君” 。而至于南唐之亡,仅用一句话交代了结局,读者是无法从此书获知北宋用兵经过,也无从得出其他结论的 。
被忽略的真相:
南唐固守南京城一年之久,令赵匡胤一度想撤军
至于南唐李煜方面曾否有过抵抗问题,上述各书都是不着一字,这是很不公允的 。因为事实上,南唐方面对于北宋的进攻曾经有过反复的抵抗,这在宋人陆游的《南唐书》、马令的《南唐书》、龙衮的《江南野史》以及《钓矶立谈》等史书里均有相关的记载 。清代毕沅招徕一批著名学者修成的《续资治通鉴》中,对于此事搜罗丰赡,排比也最为清晰 。结论清楚表明:李煜对于这场战争不是一无所知、一筹莫展、一无抵抗 。恰恰相反,他对于这场有关他的国家生死存亡之战是有战略思考和战术安排的,他亲自作了许多军事部署,也曾取得一些战果 。这些事实不应该因为他最后失败了就一笔抹杀 。
首先,对于如何抵挡宋军,李煜显然有自己的战略考虑 。《续资治通鉴》说:“初,陈齐、张洎为江南国主谋,请所在坚壁以老宋师,宋师入其境,国主弗忧也 。”这表明李煜是以“坚壁固守城池来拖垮长途奔袭的宋军”作为这场战争的指导思想的 。从当时宋与南唐的兵力强弱悬殊来看,这既是不得已的选择,也是唯一可行的策略 。因为对宋军来说利在速决,对南唐来说则是利在持久 。既然无法阻止宋军渡江南下,又无实力全面防御与之捉对抗衡,因而采取“坚壁以老宋师”的谋略是正确的也是取得了一定实效的 。正是李煜有了这样的总体谋划并有所布置,所以宋军入境时他并不惊慌失措,这与“事先全不知道”完全是两回事 。应该承认,固守也是抵抗,而且是弱者的有效抵抗手段 。
其次,从战争过程来看,南唐军队绝非“一点抵抗也没有” 。宋军于开宝七年(974)冬十月正式出兵,直到开宝八年(975)冬十一月二十七日才攻破金陵迫使李煜投降,前后历时一年有余 。这与当年隋军仅用3个月就攻破建康俘获陈后主的灭陈之战相去甚远 。而且宋军初期进展甚速,曹彬等人于开宝七年十月乙亥“自蕲阳(今湖北蕲春)过江,破峡口寨”,34天后的闰十月就攻入池州,接着下当涂、占采石,到十二月就已进兵到金陵的近郊白鹭洲 。然而,宋军屯兵金陵城下达一年之久,这表明战场形势曾经有过逆转,至少是有过相持不下反复拉锯的情形 。据《续资治通鉴》记载,从开宝七年十二月己酉到次年二月癸丑的这64天之间,曹彬等在白鹭洲先后两次击败南唐兵 。这也表明即使不是白鹭洲曾经易手,至少也是南唐兵曾经发动过反攻 。类似的情形还有池州之战和武昌之战 。
推荐阅读
- 义和公主简介 唐宣宗女儿义和公主生平介绍
- 奇闻:唐朝高僧一行捉北斗七星以救恩人之子
- 唐僧前身是如来徒弟金蝉子?和尚不承认?
- 真正的唐朝美女长什么样 揭唐朝美女的真相
- 蠢笨如猪的安禄山为何能成为大唐军界第一人?
- 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第一次矛盾竟是因为她!
- 中国历史上的疯狂裁员 唐太宗时期裁员七成
- 唐高宗去世内幕 武则天是幕后黑手促其死亡
- 唐玄宗女宋国公主简介 宋国公主的驸马是谁?
- 唐朝那些可爱的官员和好玩的事 绝对笑死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