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灭南唐并不轻松 李煜固守南京城长达一年之久( 二 )
另一个间接证明是,南唐曾于宋军攻占金陵关城的开宝八年二月举行了南唐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录取进士张确等30人 。这表明南唐方面有可能一度收复了关城,至少当时战局曾有所缓和,否则哪有闲工夫来举行科举考试呢?
而史书里之所以看不到宋军所占之地被南唐夺回的记载,是因为记述北宋灭南唐的原始史料大多出于宋人之手,不管作者的真实想法如何,都难免要为北宋统治者夸胜讳败,因而史料呈现的便是同一地点的反复占领 。而为了避免后人误解,作者不仅把年月日排比得清清楚楚,而且行文用词也尽量予以区别来提醒读者 。
至于明确记载南唐反攻的则有采石矶浮桥争夺战:开宝八年正月,“江南兵水陆十余万,背城而阵 。时舟楫未具,潘美率所部先济,大兵随之,江南兵大败 。江南复出兵将沂(溯)流夺采石浮梁,美旋击破之 。”此外,南唐方面还在鄂州(今湖北武汉)、溧水、袁州(今江西宜春)、宣州等地以及长江中与宋军作战 。
正是这些地方的反复争战,牵制了宋军的力量,导致久围金陵而不能下,甚至使赵匡胤产生动摇,一度打算撤军休整 。《续资治通鉴》卷八开宝八年秋七月辛未朔条说:“时金陵未拔,帝以南土卑湿,秋暑军多疫,议令曹彬等退屯广陵(今江苏扬州),休士马,为后图 。(卢)多逊争不能得 。”当然,后来此议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实施 。
从上述情况可知,南唐军队面对北宋的强大进攻,曾在境内各地反复争夺相抗,最终是在历时一年有余的艰苦征战之后才得以攻破南唐京城,这怎么能说“南唐的军队一点抵抗也没有”呢?又怎么能说宋军“毫不费力地便打下了金陵”了呢?
李煜曾亲自作出多个重要部署,可惜缺乏知人之明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抵抗只是军事部门的行动,和李煜本人是两回事 。其实,李煜本人在这场战争中也是尽其所能采取了不少实际措施的 。他亲自作出的重要部署至少有以下五点:
其一,当张洎说“载籍以来,长江无为梁之事”后,李煜确是说了句“吾亦以为儿戏耳” 。然而这只是随口一说,事实上他并没有将此事当作儿戏 。《续资治通鉴》中记载,此后,他很重视地调动了水陆两军合计两万兵力前去抵敌,还亲自提醒二位领兵将领,要互相配合作战 。可见他这时对宋师渡江并不是“丝毫不晓得” 。遗憾的是,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步军先战,水军却拥兵不救,终于大败 。
其二,李煜曾亲自致书吴越王钱俶,离间吴越和北宋的联盟,称“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明天子一旦易地酬勋,王亦大梁一布衣耳” 。这一措施无疑是十分正确和必要的,他的话也说到了要害之处 。只是由于强弱异势和原有积怨,结果是钱俶出卖了他,把信交给了赵匡胤 。李煜没能摆脱遭受东西夹击的窘境 。
其三,李煜曾下令戒严备战 。《续资治通鉴》中记载,开宝七年十二月“金陵始戒严,下令去开宝之号 。”陆游的《南唐书》中记得更加明确,此令是李煜得知宋军渡江进攻并占领池州后所采取的措施,时间早在金陵城陷落的一年以前 。
其四,李煜还曾多次召大将朱令赟入援金陵,“拥十万众屯湖口”,可惜朱拖延了5个月才行动,最后又未能取胜,终致金陵孤城无援而陷落 。
其五,李煜也认识到东面京口(今镇江)战略地位的重要,所以任命亲信刘澄前去驻守 。本想有得力的心腹固守京口,与金陵互为犄角,有利于持久抗击宋军 。不想,刘澄却早已心怀二意,即使李煜派人前去增援,他仍然举城降敌 。
这些都说明李煜缺乏知人之明,所用非其人,但是,无论如何不应该得出他“坐以待毙”的结论 。
【宋灭南唐并不轻松 李煜固守南京城长达一年之久】综上所述,北宋出兵南下以后,作为南唐国主的李煜是不可能不闻不问继续征歌逐舞、沉湎声色的 。事实是,他在“坚壁守垒以老宋师”的决策指导下,曾组织反复抵抗,也曾取得迫使北宋一度打算撤兵的明显效果 。只是由于客观上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加上主观用人不当等失误,最终还是被迫出降 。而这些表现,和同是亡国之君的陈叔宝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就算真有听和尚讲经之事,也只能解释为在无力挽狂澜于既倒而面临肉袒受辱之时,为求心理安定的一种无奈选择吧 。
推荐阅读
- 义和公主简介 唐宣宗女儿义和公主生平介绍
- 奇闻:唐朝高僧一行捉北斗七星以救恩人之子
- 唐僧前身是如来徒弟金蝉子?和尚不承认?
- 真正的唐朝美女长什么样 揭唐朝美女的真相
- 蠢笨如猪的安禄山为何能成为大唐军界第一人?
- 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第一次矛盾竟是因为她!
- 中国历史上的疯狂裁员 唐太宗时期裁员七成
- 唐高宗去世内幕 武则天是幕后黑手促其死亡
- 唐玄宗女宋国公主简介 宋国公主的驸马是谁?
- 唐朝那些可爱的官员和好玩的事 绝对笑死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