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唯一拥有帝王身份的音乐家--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是是唐睿宗第三子,他在李氏诸王中曾被封为临淄王、平王 。因联合太平公主诛灭韦氏,拥父亲睿宗复辟立大功,被立为太子 。李隆基初登帝位,就在二月庚子夜,开门燃灯“千百”,“大合伎乐”,与其父“御门楼临观”,有时通宵达旦,持续一个多月 。显露出其爱好音乐及铺张的苗头 。他前期励精图治、纳谏听贤、治国身瘦,创“开元之治” 。后期奢靡,用奸相李林甫等,导致“安史之乱”,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在其治下,由极盛的顶峰开始走下坡路 。李隆基在治国方面是毁誉参半的皇帝,但同时也是一个富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帝王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才华,为中华文学艺术,特别是中华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们今天对历史人物作不同层面的分析,有利于以史为镜,择其精华、古为今用 。
唐贞观之治(公元627年—649年)到开元之治(公元713年—741年)一百多年间,在帝王、臣属、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封建社会达到极盛,物质“粟帛流溢”,文化招远抚近而光照四海 。中华音乐在中原文明吸收西域元素的基础上,创造出灿烂的音乐领域的精神文明 。大量的歌词通过乐曲,传唱普及开来,传遍全国,辐射周边各国 。为宋词的顶峰开了先河 。
发达的经济,优良的政治,深厚的文学土壤 。产生了帝王音乐家唐玄宗;文臣音乐家李龟年;文人音乐家白居易、刘禹锡;百姓音乐家许和子等 。
唐崔令钦撰写《教坊记》记载开元教坊制度、轶闻及乐曲内容起源,录教坊曲名324个 。崔是博陵(今河北定县)人,开元中官左金吾卫仓曹参军 。
天宝年间唐玄宗设教坊置梨园
教坊是古代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唐开始设置 。唐玄宗开元二年(公元714年)设置内教坊于蓬莱宫侧 。又在洛阳、长安设置左右教坊二所,以中官为教坊使 。从此教坊脱离太常的管辖 。唐玄宗更方便地经常甚至亲自过问教坊事务 。使教坊成为实质上的“皇家艺术学院”(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还管唱歌、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在唐玄宗的直接过问下,教坊不但继承传统音乐,还收集民间音乐、西域音乐,加工整理成为教坊曲目 。唐玄宗还命文臣创作“新曲”编入教坊曲目 。“新曲”就是突破律诗的字数限制,在七律、七绝的基础上加字、减字,形成“长短句”,使之更便于传唱、抒情 。这就是“词”的雏形 。唐玄宗亲自创作“十韵诗”赐内坊歌伎歌唱 。内坊歌伎,称内人,亦称内伎,居宫中,与不居宫中,随时应诏入宫表演的舞伎相对 。
尽管这样,唐玄宗还嫌教坊机构过于正规,新鲜活力不足,他就在长安光化门北禁苑梨园及蓬莱宫侧的宜春院亲自教练宫廷歌舞伎艺人 。分男女二部 。选坐部伎子弟三百人和宫女数百人于梨园学练歌舞 。这些皇家私人乐队演奏的“精湛”乐曲,唐玄宗常能听出错误,并亲自加以教正,“上自教曲法”,称“皇帝梨园弟子” 。后人称戏班为梨园,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源出于此 。白居易《长恨歌》有“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的诗句 。坐部伎规模较小,只有三人到十二人,乐队在堂上坐着演奏 。立部伎规模很大,有六十人到一百八十人 。乐队站着演奏 。
唐十部乐,其中主要有燕乐、清乐、西凉乐和阄兹乐 。燕乐和清乐是汉族的传统音乐 。西凉乐是十六国时在西凉一带形成的 。融合了中原音乐和旧式的阄兹乐 。乐器有中原的钟、笙、箫,南方的法螺和西域的竖箜篌、横笛等 。阄兹乐传入内地,其声多变易,十五种乐器中有六种鼓 。弦管杂曲多用西凉乐;鼓舞曲多用阄兹乐 。玄宗时,以清乐为主,“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演奏新声的法曲受到特别重视 。唐代乐曲,长的叫大曲,短的叫杂曲 。大曲都是舞曲,每曲十二大段,结构复杂 。舞有软健之分 。软舞有《夜乌啼》、《凉州》、《回波乐》等;健舞有《剑舞》、《胡旋》、《胡腾》等 。柘枝舞来自中亚石国,是健舞,后演变接近软舞 。音乐也随舞的软健发生变化 。
在唐玄宗影响下,开元中,西凉节度使扬敬述将西域乐舞《婆罗门》改编创作乐曲,传入中原,唐玄宗亲自为乐曲造谱命名,这就是著名的《霓裳羽衣舞》 。《长恨歌》以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题材有“风吹仙袂飘颻举,尤是《霓裳羽衣舞》”的句子 。
安史之乱,唐玄宗出逃四川,西南行“出入斜谷,霖雨涉旬 。于栈道雨中闻铃声,与山和应”,他于铃声中想起被部下勒死在马嵬坡的杨贵妃,悲从中来,“採其声为《雨淋铃曲》”,悼杨玉环 。《长恨歌》又记:“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这就是今天词牌《雨霖铃》的发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