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知识女性 胸有文才好音乐 知天文会算数
元代诗人王逢《题胡笳十八拍图》曾经有“才慧其如薄命何”的感叹,又写道:“寥寥谁谓邕无后,得读《离骚》幸尽多 。”明代诗人周鼎《蔡琰归汉图》也有“纵多文思出天机,赢得胡笳泪满衣”的诗句 。所谓“才慧”“文思”,都歌颂了汉末女学者蔡文姬非凡的文化资质和突出的文化贡献 。据说蔡邕的四千余卷藏书在战乱中丧失之后,蔡文姬因曹操的指令,凭记忆重新抄写出其中的四百余篇 。
在汉代教育的空前普及以及社会对于学习的共同重视的背景下,有不少熟悉典籍文献,对前代文化积累有所理解的知识女性,曾经在历史上留下了文化印迹 。历史记载告诉我们,许多普通的妇女,也有一定的文化水准 。
汉文帝皇后窦姬重视黄老之学 。司马迁《史记》记载:“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她的文化倾向,直到她的孙子汉武帝刘彻登基后依然有显著的影响 。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文化政策的推行,是在窦太后逝世之后方才实现的 。汉文帝时,齐太仓令淳于公犯罪应当受刑 。他的小女儿缇萦随父到长安,上书求赎父刑 。她写道:“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 。”犯法者即使要改过自新,也不可能实现了 。她表示愿意以自身入为官婢,请求免除父亲的刑罚 。缇萦的上书感动了汉文帝,随即发生了废除肉刑的刑法改革 。班固有诗作感叹缇萦事迹:“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仓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缇萦故事构成中国古代刑法史中的重要情节 。我们在这里更为注意的,是“少女”缇萦能够上书帝王,并且言语得体,文辞感人的事实 。如果缇萦完全没有文化,就不会形成“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的感染力,也不会使汉文帝“恻然感至情”,自然也就不会有废除肉刑的法令 。后来解忧公主有《上昭帝书》、《上宣帝书》、《又上宣帝书》,冯嫽有《上元帝书》,敬武长公主有《上哀帝书》,也都是妇女不仅能够读书,而且可以写作的史例 。据说卓文君曾经作《司马相如诔》,感叹“生平浅促兮命也难扶,长夜思君兮形影孤;步中庭兮霜草枯,雁鸣哀哀兮吾将安如” 。诔文是否确实出自卓文君笔下,还需要论证 。但是人们相信这位名女子除了喜好音乐而外,应当也是胸有文才的 。
对于冯嫽,《汉书》说她“能史书,习事” 。关于汉成帝许皇后,也有“聪慧,善史书”的记录 。“史书”,指相当高的文字学、文书学和书法造诣 。汉代史籍记载所谓“善史书”,是对其人学力和才质的很高的评价 。
汉明帝马皇后是名将马援的女儿,《后汉书》说她“能诵《易》,好读《春秋》、《楚辞》,尤善《周官》、《董仲舒书》” 。《周官》就是《周礼》 。《董仲舒书》应当就是董仲舒的著作《春秋繁露》 。汉章帝窦皇后六岁的时候就“能书” 。汉和帝皇后邓绥是名将邓禹的孙女,六岁“能史书”,十二岁时已经精通《诗经》和《论语》,可以和兄长们讨论儒学经传中的学术问题 。《后汉书》说她“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亲时常批评说: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难道会被推举为“博士”吗?邓绥不愿意违抗母命,于是白天按照常例完成女子的家政训练,晚上诵读经典,家中都称她为“诸生” 。任朝廷高官的父亲邓训欣赏她的才能,事无大小,都与邓绥商议 。入宫后,“从曹大家受经书”,又兼及天文、算数之学,往往白天处理政务,夜间勤奋读书 。她发现书籍文字多有错误,于是指派专人进行整理 。“昼省王政,夜则诵读,而患其谬误,惧乖典章,乃博选诸儒刘珍等及博士、议郎、四府掾史五十余人,诣东观雠校传记 。事毕奏御,赐葛布各有差 。”汉殇帝的生母左姬“善史书,喜辞赋” 。汉顺帝梁皇后名叫梁妠,据说小时候就“好史书”,“九岁能诵《论语》,治《韩诗》” 。汉灵帝喜爱的王美人,“聪敏有才明,能书会计”,也是宫廷贵族女子热心掌握知识的例子 。汉末中山无极女子,后来的魏文帝甄皇后,据《三国志》注引《魏书》说,“年九岁,喜书,视字辄识”,经常使用兄长们的笔砚,兄长说:汝当习女工,读书写字,难道要做“女博士”吗?她回答道:“闻古者贤女,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诫 。不知书,何由见之?”甄家女儿的这番话,表达了好学女子博古通今的志向 。
推荐阅读
- 黄蓉向所有人问过性问题 黄蓉的性知识从哪来
- 从一代名将戚继光惧内看明朝女性的解放
- 秦始皇殉葬者数量惊人 揭秘古代女性殉葬制
- 涨知识!三更和半夜的来历竟然和两个人相关!
- 秦始皇陵最新考古结果 活人殉葬或皆为女性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侯的女性是谁?
- 涨知识 古代好汉们的兵器到底都有多重?
- 涨知识 中国古代铠甲大全 这些铠甲你认识几个?
- 汉代将军霍去病为何23岁就英年早逝了
- 朱元璋对待知识分子 为何从礼遇最后转变为杀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