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秘闻古代令人匪夷所思的皇妃侍寝独门绝活( 二 )


六、“皇帝误幸”法有时,帝王的糊涂加上宠妃的任性,会闹出所谓误幸之事 。上面提到的徽宗临幸韦氏,可以说是在乔贵妃的帮助下借徽宗酒醉而成就了韦氏,也算是徽宗的误幸之事 。然而,早在西汉时期,汉景帝也干了一件类似的事情 。话说有一夜,汉景帝欲召幸程姬,偏巧程姬有月事,不愿侍寝,就把自己的侍者唐儿打扮一番去见景帝 。景帝喝得酩酊大醉,真假莫辩,以为唐儿就是程姬,一番恩受缠倦之后,便使唐儿怀孕了 。
七、“以词述怨”法有的嫔妃得到陪睡的机会纯粹是歪打正着 。“以词述怨”说的是元顺帝淑妃程一宁的事情 。程一宁是元顺帝时的七贵之一,是“位在皇后之下,而权则重于禁宫”的宠妃 。传说,她是以歌哀怨宫词得幸的 。程一宁在得宠之前,怒愤颇多,时常在夜深人静之际,登楼倚栏,唱出词意哀怨的宫词,唱得音语咽塞,情极悲怆 。有几次,恰好被元顺帝听见 。顺帝深受感动,对人说:“闻之使人不能不凄怆,深宫中有人愁恨如此,谁得而知,盖不遇者亦众也 。”于是,就驾车往程一宁的住所去了 。
八、“铺宫焚香”法明代后宫,每日天渐黑时,嫔妃所住的宫门前,都挂起两只红纱笼灯 。皇帝临幸某宫,则该宫门上的灯卸下来,表示皇帝已选定寝宿的地方 。于是,负责巡街的宦官,传令其他各宫均卸灯寝息 。失意的嫔妃们只得灭掉希求宠幸的红纱笼,明晚再重新挂上 。明代皇帝第一次临幸嫔妃的住所,要铺宫,由宦官将房间装饰一新,该承幸的妃子也要有相应的装饰 。皇帝临幸之所照例焚香,香气异常,其用意有宫词道出“参于鼻观气非清,脉脉遗芳媚寝情 。雨迹云踪易牵引,莫容轻露上空明 。”一次,崇祯皇帝来到一间便殿,觉得有团异香浸入心脾,心怦怦直跳,问近侍这是什么东西?回答是:“圣驾临幸之所,例焚此香 。”崇祯叹息道:“这是皇父、皇兄所以活不长的原因啊!”于是,禁用此香 。
九、“翻牌悬灯”法清代嫔妃侍寝与各代不同,不再是皇帝亲自登门 。清代皇帝自有一套制度 。每日晚膳时,决定哪一个妃子当晚侍寝 。每个妃子都有一块绿头牌,牌面上是该妃子的姓名 。备晚膳时,敬事房太监将十余块或数十块绿头牌放在一个大银盘中,谓之膳牌 。皇帝晚膳用完,太监举盘跪在皇帝面前 。如果皇帝没有兴致,则说声“去” 。若有所属意,就拣出一块牌,扣过来,背面向上 。太监拿过此牌,交给另一位太监,这位太监专门负责把将要求承幸的妃子用背扛到皇帝的寝所来 。出于清代皇帝高度的戒备心理,防止妃子中出现刺客,妃子必须裸体裹着被子到皇帝寝所 。清帝召幸妃嫔,照例在门前倒悬红灯,在行宫也是这样 。宫女们入宫时梳辫子,一旦被召幸并获得名号,就要把头发盘上去 。
十、“羊车望幸”法“羊车望幸”的发明者是晋武帝司马炎同志 。话说司马炎三十岁那年,其父司马昭死,他取代了父位,立即逼魏帝禅让,自己登上了帝位,建立西晋 。这位官二代出身的皇帝,在统一中国后觉得万事大吉了,开始琢磨如何去好好享受一番了 。晋武帝灭吴后,将其末代国君孙皓的后宫美女尽收名下,开创了后宫万人的历史纪录 。
由于后宫妃嫔数量太多,晋武帝最初也头痛于到何处过夜 。后来,发明了羊车,用羊车载着他在后宫的小路上漫游,羊车停到谁的门前,就由谁来侍寝 。妃嫔们都盼望皇帝的羊车在自己的门前停下 。这时,便有聪明的女子显示智慧了,她们用竹叶插在门前,把盐汁洒在通往门口的小路上,引诱羊舐着盐汁,顺路走到门前,吃门上的竹叶,于是,车子就停了下来 。
从此,羊车成了后宫的传世宝物,为后人发扬光大 。转眼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也有乘羊车的嗜好 。而潘淑妃因貌美而被选入宫中,却不得宠 。但她是个很有心计的女子,就来个投羊所好,在门外的屋檐上插以青竹枝,地上洒以盐汁 。羊车经过诸妃嫔房前,羊总在潘淑妃的门前停下来,舐地上的盐水 。文帝见到潘淑妃,感叹地说,“羊都为你留连,何况人呢?”潘淑妃由此爱倾后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