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拆|探寻思维极限,愿做长跑者(科技自立自强·青年科学家)
专注组合数学研究、获得钟家庆数学奖 , 青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崔素平——
探寻思维极限 , 愿做长跑者(科技自立自强·青年科学家)
文章图片
崔素平在上课 。
资料图片
核心阅读
猜想、证明、推翻、二次猜想、发现规律……在青海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崔素平眼中 , 数字里蕴藏着无穷奥秘 。 今年35岁的她 , 在研究组合数学的分拆同余和仿theta函数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 获得2021年中国数学会钟家庆数学奖 。 她说 , 在探寻思维极限的路上 , 愿做长跑者 。
“4是包括0和正整数在内的哪些数字之和?”一见面 , 崔素平就给采访人员出了道数学题 。
“4+0、3+1、2+2、2+1+1、1+1+1+1 , 情况有5种 。 ”采访人员掰着指头算 。 “这就是分拆 。 ”崔素平笑着说 。
今年35岁的崔素平是青海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最年轻的副教授 , 在研究组合数学的分拆同余和仿theta函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 在证明领域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论证方法 。 2021年10月 , 崔素平获得了中国数学会三大奖之一、第十五届钟家庆数学奖 , 同时也是唯一一名来自西部高校的获奖者 。
对崔素平来说 , 获奖既是荣誉也是鞭策 。 在颁奖典礼的直播中 , 她见到了许多同辈的佼佼者和仰慕的老前辈 。 “他们让我认识到 , 攀登数学高峰永无止境 , 我希望这只是起点 。 ”崔素平说 。
数字里蕴藏着无穷奥秘
谈起与数学结缘 , 崔素平坦言 , 这是顺其自然的过程 , “数字让我感到亲切 , 解决了一个难题 , 心里就会有种豁然开朗的轻松感” 。
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 , 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数学专业 , 研究生又考入南开大学组合数学中心 。
崔素平的导师师从组合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永川 。 “导师给我讲了许多陈院士矢志报国、勤奋研究的故事 , 告诫我要踏踏实实做研究 , 为我打开了组合数学研究的大门 。 ”崔素平回忆 。
师生俩年龄相仿、亦师亦友 , 平日里常一边散步一边探讨研究思路 , “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 干脆就停在路边讨论” 。 崔素平说 , 导师的教导也影响了自己对待学生的态度 , “要合理适度引导 , 让学生自由发展” 。
分拆同余式是一项组合数学问题 , 其研究主要包括提出猜想和证明两个方面 , 是数学界的研究热点 。 “这就像是一种数学游戏 , 只要有猜想 , 就会有证明 。 ”崔素平回忆 , 有一次 , 导师给她传来一篇关于分拆同余式的论文 , “我一看就入了迷 。 ”
崔素平发觉 , 数字里蕴藏着无穷的奥秘 , “从1到9 , 这几个数字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可能适用于全部数字” , 猜想、证明、推翻、二次猜想、发现规律……这个过程令她着迷 。
研究生期间 , 崔素平用函数的方法证明了一个分拆同余式 , 第一次公开发表论文 , 文章登上了国际数学期刊《应用数学进展》 。
“数学鼓励创造性的研究工作 。 ”崔素平认为 , 研究数学就像走迷宫 , 也许到达出口的路径有很多 , 关键在于找到最巧妙的那一条 , 数学的魅力和吸引力就在于此 。
做科研需要一张“安静的书桌”
走在校园里 , 如果不认识崔素平 , 很容易误认为她是一名学生——背着双肩包 , 留着过肩发 , 走路蹦蹦跳跳 , 不时有同学亲切地喊她“崔” 。
2019年博士毕业后 , 崔素平得到了来青海师范大学工作的机会 。 起初 , 她有点犹豫:放心不下在家乡的丈夫和1岁多的孩子 , 担心自己能否适应青海的高原气候……最终 , 崔素平被青海的学术氛围打动 , 选择到这里工作 。
刚来时 , 她发觉东西部地区在科研基础设施上有一定差距 , 一些先进的计算设备难以配备 。 这些年来 , 她越来越感受到 , 西部地区的科研环境正在逐渐优化 , “在西部高校做研究的优势之一便是人才政策 , 在职称评定、科研资金、奖金待遇等方面会有相应扶持 。 ”
此外 , 良好的科研氛围也吸引着她 。 “对数学研究者来说 , 没有什么比一张安静的书桌更重要 。 ”崔素平希望 , 将来有更多学者来到西部、建设西部 , 在这里领略科研之美 。
如今 , 崔素平与导师保持着良好的联系 , 每年仍共同合作完成多个课题 。 “回头来看 , 能找到自己擅长又感兴趣的事业是种幸福 。 ”崔素平说 。
有勇气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崔素平认为 , 自己所做的每项研究都是在“探索思维能力的极限” 。 “陈景润一生研究哥德巴赫猜想 , 不在于当下或者未来有无用处 , 这种纯粹的思维活动体现了人类精神文明的高度 。 ”崔素平希望自己的工作可以不断加固数学这座“科学大楼”的基座 , 使其成为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 。
做科研需要灵感 。 “虽然很难 , 但我从没想过放弃 , 我享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感 。 ”每当研究“卡壳” , 崔素平就会找朋友聊天 , “一个人埋头做研究 , 可能形成思维定式 , 这时候需要倾听新的想法 , 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
最近 , 崔素平计划申请成为硕士生导师 ,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可以形成化学反应 , 帮助双方共同提高学术水平 。 ”平日里 , 她常和学生开玩笑说:“这儿海拔高 , 我们的思维水平也要高 。 ”她认为 , 认识数字愈深 , 认识自己也就愈深 , 做科研不仅能增长知识 , 还可以锻炼思维、增加阅历 。
【分拆|探寻思维极限,愿做长跑者(科技自立自强·青年科学家)】如今 , 崔素平还在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仿theta函数 , 使之成为计算分拆同余一个有力的工具 。 “要始终对不同的科研方法保持敏感和好奇 , 有勇气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 ”崔素平说:“在探寻思维极限的路上 , 愿做一名长跑者 。 ”
推荐阅读
- Toshiba|东芝宣布一分为二:分拆半导体业务 出售非核心资产
- 硬件|半导体产业链分拆上市升温 25家公司宣布分拆计划
- 爱集微|半导体产业链分拆上市升温:25家公司宣布分拆计划,20家潜在标的备受关注
- 架构|厚积薄发:探寻磐久服务器M系列研发之路
- 保险|互联网思维重构保险价值链 富德生命人寿与“变”同行
- 大学|刘润对谈吴军:每个人都一定要有数学思维
- 公司|Facebook开发出全球最快AI超级计算机,与英伟达联合打造;“金智塔科技”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 | 思维独角兽
- 逻辑|《元宇宙的逻辑》带来全新的思维转换
- 数学|探寻思维极限,愿做长跑者(科技自立自强·青年科学家)
- 公司|华为在日本已开始销售2MWh储能系统;宝钢股份控股子公司宝武碳业拟于创业板IPO | 思维独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