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 以产生病理性的自身抗体为特征 , 损害多种器官的功能 , 如肾、心血管、神经系统、骨骼肌和皮肤等 。
系统性红斑狼疮传统疗法能控制大多数SLE患者的病情 , 改善预后 , 但是部分患者疗效欠佳或不能耐受 。 而且传统的治疗手段存在感染、卵巢功能衰竭、恶性肿瘤、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 可能对SLE患者的生存时间、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
临床案例:干细胞移植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近年来 , 干细胞移植技术是新兴的一种治疗方法 , 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干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 , 并且有强大的组织修复和免疫调节能力 。
间充质干细胞是来源于发育早期中胚层的成体干细胞 , 具有高度增殖、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损伤组织修复功能和免疫抑制能力 。 近年来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MSCT)作为新的治疗手段被应用于难治性和重症SLE的治疗 。
干细胞治疗SLE的主要机制(免疫调节作用)许多研究证实SLE缺陷MSC对机体免疫调节存在异常 , 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活化能力受损 , 减弱抗体分泌功能 , 抑制NK细胞的激活 , 调节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相关细胞因子能力下降 , 多条通路受损导致SLE疾病活动和器官损伤。
MSCs可能通过影响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及细胞因子而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 。
干细胞移植治疗SLE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基础研究
Chang等用人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 HUCB-MSCs)治疗NZB/WF1狼疮鼠 , 降低anti-dsDNA , 减轻肾脏损害并延长寿命 。
临床研究干细胞移植治疗SLE的疗效研究人员选择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0例 , 随机分为两组 ,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 其中对照组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CTX(环磷酰胺)治疗 ,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29例(占96.7%) , 对照组治疗有效18例(占60.0%) , 显示结果具有治疗意义;治疗后 , 观察组的血小板(PLT)、白蛋白(ALB) 、C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其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尿蛋白质(UPro)、红细胞沉降率(ESR)、高敏性C反应蛋白(hsCP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WBC、C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见表1 。
结论:在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CTX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 是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有效方法 。
干细胞移植在SLE合并症的应用也有显著的临床疗效Liu等利用BM-MSCs/UC-MSCs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 , 随访12月发现肾脏病变缓解率达到60.5% , 虽然22.4%的患者出现了反复 , 但与治疗基线相比 , 肾小球滤过率显著升高 。
MSCs用法、用量Wang等研究显示 , 单次和双次输注相比 , 在超过1年的随访时间内 , SLE的缓解率、复发率、疾病活动度、血清学改善并没有出现显著的差异 。
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干细胞移植治疗SLE的安全性较高 。 在已发表的临床研究中(总共356例SLE患者) , 除了1例患者在输注UC-MSCs开始后5分钟时出现轻度的头晕、发热(很快得到缓解) , 另外1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上呼吸道感染外 , 未见其他不良反应报道 。
展望与问题挑战研究证实了MSCs的免疫学特性以及多分化潜能 , 为MSCs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的支持 , 让人们认识到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治疗难治性和重症SLE的一种新方法 。
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有:最佳的治疗时间、剂量及频率、治疗间隔、输注途径、治疗前、后用药等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
【干货!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案例】期待更大规模、更完善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为干细胞移植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更充分、有力的证据 , 为SLE的治疗提供更安全、有效的干细胞治疗方法 。
推荐阅读
- 照亮月球最黑暗的区域
- 全球最强太空望远镜就位!斥资100亿,将探索135亿年前第一批行星
- 太阳系有三处“异常”被发现,科学家:可能和外星文明有关系
- ?关于多普勒摆动的介绍
- ?人类需要用新颖的通信方法、工具和技术来搜索外星人
- 人类已经被困在了太阳系:除了光速之外,氧气也是一个限制因素!
- ?了解地球以外的先进智能生命
- 宇宙漆黑一片,为什么太阳光照不亮太空?光去了哪里?
- 搜寻地外文明发展的综合愿景
- 人类可能有危险?美国科学家发出警告:“别再寻找外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