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杀7名战友后,吴氏三兄弟叛逃,周总理:坚决打掉,不能吃亏( 二 )


当时这里属于鄂豫皖苏区 , 飞机被红军缴获 , 龙文光也加入了红军 。 1931年 , 鄂豫皖苏区成立航空局 , 龙文光还被任命为局长 。 这架飞机经过重新喷漆后 , 也被命名为列宁号 。
不过红四方面在1932年西征的时候 , 飞机被掩埋 。 随后在1932年9月的一次战斗中 , 龙文光被国民党逮捕 。 1933年8月9日 , 国民党方面以“带机投匪”的罪名 , 将龙文光处死 。
而在1946年6月26日 , 国军方面的刘善本 , 驾驶B-24型轰炸机 , 原本是从成都飞往昆明的 。 但是刘本人反对内战 , 所以就准备脱离国军 。 当时飞机上一共有11人 , 有6名乘客 , 4名机组人员 。

PBY海上巡逻机
刘善本是单独行动 , 机组人员和乘客都不知道 。 他将机组人员和乘客隔离开来 , 然后分别以双方都要劫机而自己保持中立的态度 , 改变航线 , 将飞机顺利降落在了延安 。 在其后 , 刘善本参加了东北老航校的创办工作 。
正因为不时有国军方面的飞行员 , 将飞机飞到延安 。 所以戴笠的飞机失踪后 , 国府上下曾经推测 , 是不是他的飞机也降落在了延安 。
就在国军的飞行员不断驾驶飞机来到解放区的同时 , 蒋介石有一次差点被飞行员炸死 。 那是1948年12月16日 , 飞行员俞渤、郝桂桥等人 , 驾驶B-24型轰炸机从南京起飞 , 准备轰炸轰炸总统府和南京大校场机场 。 当时 , 蒋介石就在机场 。 可是因为投弹系统出现了故障 , 炸弹全都落在城外的燕子矶 , 蒋介石也逃过一劫 。 随后 , 飞行员驾驶飞机去往了石家庄 。

国民党治下的《马祖日报》对叛逃者吴文献等人的报道
新中国成立后 , 由于国共双方之间的敌对 , 彼此之间都公开宣布过对驾驶飞机、舰艇归来人员的奖励和联络方法 。
比如在1964年3月15日 , 解放军再次发布通告 , 公布了广东汕头、浙江青田以及路桥三个机场的航向、电台呼号和波长 。
台湾方面自然也不甘示弱 , 承诺对于那些叛逃者 , 根据其驾驶的飞机和舰艇的类型不同 , 给予最低黄金500两 , 最高7000两的奖励 。
所以在1966年的1月8日晚上 , 吴文献等人之所以敢如此嚣张 , 就在于他们三人很清楚 , 哪怕真的自绝于人民 , 他们在当时的台湾方面也能找到出路 。

吴文献三名叛逃者在马祖岛上的情形
三个人在马祖海域行凶之后 , 当即驾驶着登陆艇去往了马祖 。
由于他们已经事先获取了与台湾方面的联络方式 , 因此马祖军方对于这三个不速之客 , 才能顺利地接纳和放行 。
福州军区方面 , 很快就截获了台湾如何处置这三名叛逃者的信息 。 具体由台空军负责 , 在1月9日派出飞机抵达马祖 , 接三人回台湾 。 随行方面的安排 , 有情报官员以及记者 。
之所以要派记者 , 是台湾方面想第一时间对外进行宣传攻势 。
在台湾高层方面看来 , 吴文献三个人的行凶属于“壮举” , 自然要大张旗鼓造势和报道 。 这在彼时的对峙当中 , 属于宣传战和心理攻势 。

蒋中正与严家淦 , 后者时任“行政院长”
台湾方面除了做出了接机安排之外 , 还在台北的机场组织了所谓的欢迎大会 。 届时 , 除了有大量的“欢迎者”之外 , 台湾方面还允许民间记者到现场进行采访报道 。
台湾方面的意图很清晰 , 就是想通过这种大张旗鼓的造势行动 , 来给自己提振信心 。
可惜他们未曾料到的是 , 他们的这一部署和安排 , 都被我方侦知了 。
既然台湾方面想利用杀人凶手和叛逃者造势 , 那就决不能让他们得逞 。
福州军区方面连夜制定了反制预案 , 并迅速上报了中央军委 。 中央军委在1月9日的早晨就批准了作战方案 。

彼时 , 周恩来做出明确指示 , 如果有绝对的把握 , 在对我方有利的情况下就一定要打掉他 。
没有把握也一定要打 , 总之一定不能吃亏 。
根据周总理惩戒叛徒的指示 , 福建空军承担了此次作战任务 。
具体的执行者 , 由航空兵第24师来完成 。 副大队长李纯光和副中队长胡英法 , 驾驶歼-5战机为主攻;飞行员沈学礼、杨才兴驾驶歼-6战机为助攻 。
接到命令之后 , 飞行员和四架飞机在机场24小时待命 。
就在我方获悉台湾方面的下一步动向安排时 , 台湾方面的情报部门也没有闲着 。 “国防部情报局”的秘密报告分别递送到了“总统办公室”、“总统府二局”以及“国防部长办公室” 。

台湾“总统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