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丰温化湿邪法的作用与功效
温化湿邪法
【来源】《时病论》卷之三 。
【组成】藿香一钱五分蔻壳一钱二分神曲三钱,炒厚朴一钱,姜制陈皮一
钱五分苍术八分,土炒
【用法】加生姜三片为引 。
【作用与功效】芳香化湿,行气和中 。
【主治】寒湿痢,腹绵痛而后坠,胸痞闷而不渴,不思谷食,小便清白,或微黄,痢下色白,或如豆汁,脉缓近迟 。
【雷丰温化湿邪法的作用与功效】【方解与方论】
本证因寒湿内蕴,气滞不通所致,故用藿香、白蔻、苍术芳香化湿,厚朴、陈皮理气燥湿,神曲、生姜消食和胃 。
雷丰云:“藿香、蔻壳,宣上下之邪滞;神曲、厚朴,化脾胃之积湿;陈皮理其气分,苍术化其湿邪,更佐生姜温暖其中,中焦通畅无滞,滞下愈矣 。”
【验案精选】
(一)便泻刚逢经转
云岫叶某之女,于长夏之令,忽发热便泻 。前医用五苓散,略见中机,月事行来,加之归、芍,拒知其泻复甚,益加腹痛难禁,脉象右胜于左 。此暑湿之邪,在乎气分,气机闭塞,不但邪不透化,抑且经被其阻 。即以温化湿邪法加木香、香附、苏梗、延胡,连进三煎,经行泻止,身热亦退矣 。(《时病论》) 。
(二)伤寒
任某某,男,48岁,1990年9月4日初诊 。发热20天 。20天前病人无诱因出现发热,午后明显,最高体温38.3℃,在某医院诊断为伤寒,静脉点
滴氯霉素,口服抗菌优等,疗效欠佳,故前来就诊 。刻诊:体温37.9℃,自觉发热头痛,头重如裹,周身困重,身热呕恶,胸脘痞闷,纳呆不饥,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舌红、苔腻微黄,脉弦濡(66次/分) 。中医诊断为湿温 。证属湿热弥漫三焦,食湿阻滞中焦,气机升降失司 。治宜辛开苦降,芳香化湿,和胃导滞 。方用藿蔻平胃散合杏仁滑石汤、小柴胡汤加减 。药用:炒薏苡仁18g,茯苓皮15g,柴胡、清半夏、马尾连、滑石(包)、炒杏仁(捣)、佩兰叶(后入)各12g,藿梗、苍术、川厚朴、陈皮、黄芩各10g,通草6g,白蔻仁(后入)5g 。3剂,每日1剂,水煎服 。
9月7日二诊:药后大便成形,余症均减,继以上方加减,药用:茯苓皮、生薏苡仁各18g,滑石(包)、佩兰叶(后人)各15g,柴胡、马尾连、炒杏仁(捣)各12g,藿梗、苍术、川厚朴、陈皮、清半夏、黄芩各10g,白蔻仁(后入)、通草各6g 。4剂,每日1剂,水煎服 。病人1周后复诊病已痊愈 。
按本例西医诊断为伤寒,中医诊断为湿温 。病人持续发热不退20天,但体温不甚高,自觉发热头痛,头重如裹,周身困重,身热呕恶,胸脘痞闷,纳呆不饥,大便溏薄,小便短赤 。舌红、苔腻微黄,脉弦濡 。柴师在分析此案时指出:从临床表现看,既有发热不退的上焦证,又有胸脘满闷等中焦证,还有大便溏薄,小便短赤的下焦证;既有周身困重的表湿证,又有身热烦渴,汗出溲黄的里热证 。综合分析应属湿热弥漫三焦,但病变的中心在中焦,以致气机升降,枢机疏泄失司,故柴老师以藿蔻平胃散去甘草,合《伤寒论》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等呆补甘壅之品,苦温燥湿,疏化中焦,畅利枢机,升降气机,辛开苦泄,并以《温病条辨》杏仁滑石汤去橘红、郁金,并将黄连易为性似黄连、质地较轻的马尾连,辛开苦泄,清利三焦湿热 。[范星霞,柴昆,柴岩.柴瑞霭治疗伤寒经验举隅.山西中医,2009,25(8):4-6] 。
【临证提要】
本方即平胃散去茯苓加藿、蔻、神曲组成,用于寒湿内阻脾胃诸病有效 。
雷丰用本方治痢疾常加木香 。
推荐阅读
- 调中清热化湿膏的作用与功效
- 傅青主温脐化湿汤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组成方解
- 雷丰双甲搜邪法的作用与功效
- 雷丰温润辛金法的作用与功效
- 雷丰清凉透邪法的作用与功效
- 化湿通脉汤的作用功效
- 药方调中清热化湿膏治疗什么呢?调中清热化湿膏功能主治
- 庄子文化湿地园在哪?庄子文化湿地园景点介绍
- 化湿除燥汤的作用与功效主治_配方组成与临床效果
- 化湿消斑方的作用与功效主治_配方组成与临床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