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乙甘桔汤的作用与功效
【来源】源于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 。
【配方组成】桔梗二两甘草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加荆芥、防风,名如圣汤 。热甚加羌活、黄芩、升麻 。
【作用与功效】清肺泻火 。
【主治】小儿肺热,手掐眉目鼻面 。
【方解】本方源于《伤寒论》桔梗汤方 。方中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因其具辛散苦泄之功,故能开宣肺气而利胸膈咽喉,并有较好的祛痰作用,治咳嗽痰多,不论肺寒、肺热俱可应用,与甘草相配有排脓之效 。甘草性平,归心、肺、脾、胃经,本品能润肺缓急,有一定止咳平喘之效,因其性平,故寒证、热证均可配伍应用,其还有良好的解毒功效,与桔梗相伍则加强排脓解毒之效,应用于痈疽疮毒,《珍珠囊》中评价桔梗:“与甘草同行,为舟楫之剂”,舟楫者,有如船之载物上浮也,桔梗与甘草同用,可治疗上焦病证,与其他药配用可引药上行达于上焦病所,而上焦为肺之所居,故该方可治肺痈、胸痛、咳吐黏痰脓血等症 。
【钱乙甘桔汤的作用与功效】【方论】
张山雷:“方后加荆芥、防风,则惟风寒袭肺,闭塞已甚者可以暂投,已非方下肺热之治法,又谓热甚者加羌活、黄芩、升麻,则黄芩固能清肺,而羌活、升麻温升已甚,殊非热甚所宜 。”(《小儿药证直诀笺正》) 。
【临床应用与医案】
1.肺痈患者任用之,饮食起居失宜,咳嗽吐痰,用化痰发散之剂,时仲夏脉洪数无力,胸满面赤,吐痰腥臭,汗出不止 。余曰,水泛为痰之证,而用前剂,是为重亡津液,得非肺痿乎 。仍服前药,翌日果吐脓,脉数,左寸右寸为甚 。始信,用桔梗汤一剂,脉数顿止,再剂全止 。面色皖白,仍以忧惶,余曰,此证面白脉清,不治自愈 。又用前药一剂,佐以六味丸治之而愈 。(《薛氏医案》) 。
22.咽痛徐某某,女,成年,工人 。发热,咽喉疼痛3天,咽痛进食吞咽时更甚,咽部色红,扁桃体肿胀,表面有白色脓点,四肢酸痛,大便坚硬,苔薄黄,脉数 。此乃邪热客于少阴之脉,结于咽喉,治宜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桔梗9g,生甘草3g,炒牛蒡子9g,薄荷3g,金银花15g,山豆根9g,全瓜蒌15g 。服3剂后发热已除,咽痛亦缓,扁桃体肿胀及咽红皆减退,大便已通,苔薄白,脉微数 。邪热已散,再拟解毒利咽,清润咽喉 。方拟:桔梗9g,生甘草3g,生地9g,玄参9g,金银花9g,麦冬9g,3剂而愈 。[朱成祥.桔梗汤在喉科病中的应用.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0] 。
【现代研究】齐云研究表明:甘草桔梗总皂苷具有确定的抗炎作用 。在体内,对角叉菜胶、组织胺所致小鼠足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肿胀、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角叉菜胶致大鼠急性胸膜炎等炎症模型均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甘桔总皂苷的抗炎机制与抑制多种组织源性炎症介质释放密切相关,它能明显抑制炎症组织中的组胺的释放,降低炎症渗出液中PLA 2及PGE活性或含量,降低致炎性细胞因子IL-1和TNF-a的活性与释放 。[齐云,沈映君,王文魁,等.甘桔汤总皂苷抗炎作用研究.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2(6):775].
甘草主要成分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和多种黄酮等 。其有效成分各地甘草有所不同 。甘草的主要药理作用有:对抗乙酰胆碱、增强肾上腺素的强心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抗炎、抗变态反应、降低胃酸抑制溃疡病、解毒、降低血胆固醇、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增强胆汁分泌,镇咳、镇痛、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等 。桔梗根含皂苷,已知其成分有远志酸、桔梗皂苷元及葡萄糖,其药理作用主要有祛痰作用,祛痰作用主要由于其中所含的皂苷所引起 。
【临证提要】钱氏用本方治疗肺热,小儿手掐眉目鼻面 。《伤寒论》张仲景用桔梗汤治疗少阴咽痛证,皆因气闭于上,络脉壅滞所致 。二药相配,有宣肺清热解毒之功,是治疗肺热疾病中的常用药对 。钱氏甘桔汤亦即仲景桔梗汤,两方药味相同,惟药量稍异 。仲景方中甘草倍于桔梗,重在泻热解毒,利咽止痛,兼以祛痰排脓,故可主治少阴病,咽痛不差,或肺痈咳唾脓腥诸症;钱氏甘桔汤则桔梗倍于甘草,重在开提肺气,宣泄肺热,故可主治小儿肺热,手掐眉目鼻面诸疾 。钱氏甘桔汤加荆芥、防风者,加重其发散外邪之力;热重加羌活、黄芩、升麻者,升散之中兼以清热,但总以肺经感受风寒之因者为妥 。《笺正》曰:“方后加荆芥、防风,则惟风寒袭肺,闭塞已甚者可以暂投,已非方下肺热之治法,又谓热甚者加羌活、黄芩、升麻,则黄芩固能清肺,而羌活、升麻温升已甚,殊非热甚所宜 。”可资临床参考 。
桔梗汤源于《伤寒论》,后人又易名甘桔汤,通治咽喉口舌诸病 。宋仁宗加荆芥、防风、连翘,遂名如圣汤 。而王好古的《医垒元戎》载之更详,并随症加味,如:“失音者加诃子,声不出加半夏,上气加陈皮,涎嗽加知母、贝母,咳渴加五味,酒毒加葛根…… 。”钱乙在论咳嗽时指出:“咳嗽,有热证,面赤饮水,涎热,咽喉不利者,宜兼甘桔汤治之 。”《太平圣惠方》论喉痹言:“夫喉痹者,为喉里肿塞痹痛,水浆不得入也 。人阴阳之气,出于肺,循喉咙而上下也 。风毒客于喉间,气结蕴而生热,故喉肿塞而痹痛也,其脉沉者为阴,浮者为阳,若右手关上,脉阴阳俱实者,是喉痹之候也,桔梗一两,甘草一两生用,服后有脓出即消 。而咽喉干痛者,可用甘桔汤加牛蒡子,甘桔汤亦治马喉痹,马喉痹者,谓热毒之气,结于喉间,肿连颊骨,微壮热,烦满而数吐气 。”
《御药院方》载桔梗汤为桔梗、甘草、半夏、人参,治咽喉疼痛,如有物妨闷 。《圣济总录》载治咽喉中如有物,妨闷,咯唾脓血,肺气上喘用桔梗汤,方为:桔梗锉炒一两半,甘草炙锉半两 。在《居家必用》中治咽喉肿痛及痄腮,方用桔梗、皂荚刺、甘草各等份,日进三服而神效 。《医方大成》对桔梗汤的加减应用可谓详甚:“甘桔汤,治风痰上壅,咽喉肿痛,吞吐如有所碍,苦桔梗一两,甘草炒二两,右为末,每用三钱,水一盏,煎七分,食后温服 。咳逆气者加陈皮;咳嗽者加知母、贝母;咳发渴者,加五味子;唾脓血者加紫菀;肺瘘者,加阿胶;面目肿者,加茯苓;呕者,加半夏、生姜;少气者,加人参、麦冬;肤痛者,加黄芪;目赤者,加栀子、黄连;咽痛者,加鼠黏子、竹茹;声不出者,加半夏、桂枝;疫毒头肿者,加鼠黏子、大黄、芒硝;胸膈不利者,加枳壳;心胸痞者,加枳实;不能眠者,加栀子;发斑者,加防风、荆芥;酒毒者,加葛根、陈皮 。”由此可见,桔梗汤自古为治咽喉疾病之良方;后人加减化裁沿用至今 。
推荐阅读
- 关于养狗的常识 怎么养狗
- 关羽有后代留下来吗 周瑜怎么死的
- 花店买的花束怎么养 鲜花怎么保鲜
- 如何评价陈凯歌的审美品味
- 为什么大多数散户交易经常赔钱还赔的很厉害
- 为什么人会有挖掘规律把一个事物做到极限的倾向
- 中国邮政银行什么时候成立的
- 为什么日漫的结局大多让人累觉不爱
- 物种间捕食和寄生关系的形成是怎样的
- 老人气短 多种疾病的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