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鲜血浸透的上甘岭 是谁的胜利?( 二 )
当时的目击者大都在后来的反击中牺牲,只有万福来重伤活了下来,在医院听到报上说黄继光仅仅追授“二级英雄”,大为不满,上书陈情 。志愿军总部遂撤销黄继光“二级英雄”,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我军至今仅有彭德怀或黄继光获得过这种级别的荣誉 。
十五军战后编撰的《抗美援朝战争战史》中说道:“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也只有这样一个民族的优秀儿女,才能这样的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
20日晨,敌人再度反扑,上甘岭表面阵地再度失守 。四十五师再无一个完整的建制连队,21个步兵连伤亡均逾半数以上 。联合国军投入了十七个营,伤亡七千之众,惨到每个连不足四十个人 。美国随军采访人员威尔逊报道:一个连长点名,下面答到的只有一名上士和一名列兵 。
战斗进入了坑道战 。电影《上甘岭》里主要反映的就是这一段的故事 。10月24日晚上,秦基伟将军部警卫连补充到一号坑道,120多号人,穿过两道固定炮火封锁线,连排干部只剩一个副排长,还有二十五个兵 。
坑道里的志愿军战士为后方赢得了时间 。10月30日,我方再度反攻 。
我方动用了133门重炮 。美七师上尉尼基惊恐地告诉随军采访人员:“中国军队的炮火像下雨一样,每秒钟一发,可怕极了 。我们根本没有藏身之地 。”每秒钟一发美军就受不了了,殊不知我们的战士在10月14日面对的是每秒钟六发的狂轰 。
5小时后,志愿军收复主峰 。次日凌晨,南朝鲜二师三十一团和阿比西尼亚营反攻,发动了四十余次攻击 。一天下来,全员上阵的三十一团便完全丧失战斗力,直到朝鲜战争结束也没能恢复战斗力 。11月1日,美七师,南朝鲜九师再度反扑,打倒2日拂晓反被我坚守部队打了个反击,收复597.9全部表面阵地 。
四十五师补充后用于反击的10个连也全部打光 。11月15日南朝鲜九师和美187空降团分五路进攻,四十五师最后一个连队增援到位,打到下午三点,连长赵黑林趴在敌人尸体上写了个条子派人后送:我巩固住了主峰,敌人上不来了 。
当天美国人坦率地向新闻界承认:“到此为止,联军在三角形山是打败了 。”
先后屯过三四百人的一号坑道,只走出了八个人,下阵地的时候,又在炮火下牺牲了2个,到军部,又被饼干和牛肉罐头撑死一个 。
随手抓把土,数出三十二粒弹片,一面红旗上有三百八十一个弹孔,一截一米不到的树干上,嵌进了一百多个弹头和弹片 。
上甘岭战役,双方伤亡人数有多种说法,但是毫无例外的都有夸大对方损失,少报己方损失的毛病 。我方战报:歼敌两万五千余人,十五军伤亡一万一千五百二十九人,其中阵亡五千二百一十三人 。美方战报:损失九千余人,共产党死伤一万九千余人 。
但毫无疑问的是,这片3.8平方公里的山头,已经被鲜血浸透了 。
二、谁的胜利?
彭德怀指着朝鲜地图对十五军军长秦基伟说:“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 。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 。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 。”
1952年9、10月间,北朝鲜部队相继丢失两个重兵把守的要隘――9月5日,联合国军攻占北朝鲜部队据守的“喋血山岭”;10月13日,联合国军攻占“伤心岭” 。10月14日,联合国军挟连胜之威,进攻上甘岭,打倒11月中旬,苦战之后,美国人承认失败 。
我们对朝鲜的历史,负得起责 。北朝鲜人对自己的历史,却未必负得起责 。
板门店的谈判桌上只有北朝鲜和联合国的旗帜,北朝鲜人认为南韩人不配作为谈判对手,至于中国人,如果过分突出他们的功绩,那么“主体思想”的伟大之处如何体现?他们认为这是金日成思想,即“主体思想”的伟大胜利,所以撤去了中国国旗 。上甘岭注定要和“伤心岭”、“喋血山岭”一块被北朝鲜的历史书所遗忘 。但是历史终将恢复其本来面目,我只能希望我们自己永远都不要遗忘先人们在另一片国土上为国家争来的荣誉 。
什么叫做英雄?摧锋于正锐,挽澜于极危,可以叫做英雄 。
整个上甘岭战役中,天上没有出现过一架我们的飞机;是役我们的坦克也没有参战的纪录;我们的火炮最多的时候,也不过是敌方的四分之一,美军总共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五千多枚航弹,我们只有40多万发炮弹,而且几乎全是后期才用上的 。
数百万发炮弹蹂躏着这两个区区3.8平方公里的小山头,这两个在范弗里特的作战计划里第一天就该拿下来的小山头,用自己的粉身碎骨验证了人类的勇敢精神 。
推荐阅读
- 抗战英烈王竣 以鲜血捍卫了祖国神圣领土的将军
- 斯大林曾称苏联与德国的友谊是用鲜血凝聚起来的
- 抗美援朝这一仗最解气我方无人伤亡美军被虐成菜
- 鲜血铸造而成 清朝皇帝的十大御用武器
- 军事扫盲 朝鲜战争与抗美援朝是两个概念
- 古代美容之道:有人喝人奶 用处女鲜血沐浴
- 抗美援朝英雄坦克215号 曾击毁美军5辆重型坦克
- 抗美援朝的14个谜团的彻底澄清 鲜为人知的秘密
- 陈赓之子回忆抗美援朝 陈赓指导下的坑道战术
- 兵发鸭绿江:抗美援朝决策的台前幕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