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7个人才管理案例( 二 )


宣王于是去看鸡的情况,果然呆若木鸡,不为外面光亮声音所动,可是它的精神凝聚在内,别的鸡都不敢和它应战,看见它就走开了 。今天的企业老板们从纪浪子训斗鸡,有何启发?我们的育才不正是也遵循这样的规律吗?只有企业自己培育的人才,并且培育到一定火候,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 。
激才案例:墨子苦心激励耕柱 。
人才并不是天生一定为某人作贡献,一定尽全力做贡献,关键是要适当激励,激才智慧在中国历史上不泛其例 。耕柱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但他老是挨墨子的责骂 。有一次,墨子又责备了耕柱,耕柱觉得自己非常委屈,因为在许多门生之中,大家都公认耕柱是最优秀的,却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责,让他没面子 。一天,耕柱愤愤不平地问墨子:“老师,难道在这么多学生当中,我竟是如此的差劲,以致于要时常遭您老人家责骂吗?”墨子听后,毫不动肝火:“假设我现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应该用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老牛来拖车?”耕柱答:“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马来拉车 。”墨子又问:“那么,为什么不用老牛呢?”耕柱答:“理由非常的简单,因为良马足以担负重任,值得驱遣 。”墨子说:“你答得一点也没错,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也只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导与匡正你 。”
激励人才是一种艺术,我们的企业家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激励无定法,只有合适的激励才能产生期望的效果 。墨子的激励措施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但可为今天的激才提供借鉴 。
留才案例:刘备苦心留住徐庶心 。
分分合合,职场中已司空见惯 。因此,引才难,留才难,一个小单位留住高才,而留住高才心似乎难于上青天 。刘备被曹操赶得到处奔波,好不容易安居新野小县,又得军师徐庶 。这日,曹操派人送来徐母的书信,信中要徐庶速归曹操 。徐庶知是曹操用计,但他是孝子,执意要走 。刘备顿时大哭,说道:“百善孝为先,何况是至亲分离,你放心去吧,等救出你母亲后,以后有机会我再向先生请教” 。徐庶非常感激,想立即上路,刘备劝说徐庶小住一日,明日为先生饯行 。第二天,刘备为徐庶摆酒饯行,等到徐庶上马时,刘备又要为他牵马,将徐庶送了一程又一程,不忍分别 。感动得徐庶热泪盈眶,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不仅举荐了更高的贤士诸葛亮,并发誓终生不为曹操施一计谋 。徐庶的人虽然离开了,但心却在刘备这边,故有“身在曹营心在汉”之说 。徐庶进曹营果然不为曹设一计,并且在长板坡还救了刘备的大将赵云之命,古往今来,凡是留才的案例,没有超出刘备的 。
留才留心,只要能留得人才之心,他即使在天涯海角依然效命 。今天的企业老板们在人才震荡的今天,你们如何借鉴刘备的留才策略呢,会不会留才效果与之相反,人是留下了,可心已不在,可见留才亦有着诸多妙处 。
去才案例:曹操借刀杀祢衡 。
引才难,用才难,去才更难,去一个世人皆以为才,而不能所用的怪才是难上难 。东汉名士祢衡,三国著名的一个狂士,志大才疏,口若悬河能言善辩,在当时很有名气 。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向曹操推荐了祢衡,曹操派人叫来祢衡 。见了面之后,曹操故意给点颜色祢衡看看,不叫这位大学者落座 。
祢衡:“唉,天地虽阔,却没有一个人才啊!”
曹操:“我手下有几十位优秀人才,都是当世英雄,怎么能说没有人才呢?”
祢衡:“荀彧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
曹操:“那么你又有什么本领呢?”
祢衡:“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 。往大里讲,我可以做尧、舜那样的明君,往小里讲,我的道德文章和孔子、颜回可有一比 。我怎么能和你手下的那些凡夫俗子相提并论呢?”
曹操心里非常恼怒,知道祢衡只会一点耍嘴皮子的功夫,当然不会买他的账 。部下张辽想杀掉祢衡,他却制止了,却任命他做荆州的使臣,说服刘表归降朝庭 。后来祢衡去见刘表,积习难改,又激怒了刘表 。刘表听说过祢衡多次辱骂曹操的事,知道曹操想借自己的手杀掉祢衡,担当“害贤”的恶名,便派他去见江夏的将军黄祖 。黄祖是一个小军阀,素质没有达到曹操、刘表那个层次 。祢衡见了黄祖,重施故技,没有说几句,便把黄祖得罪了 。黄祖悖然大怒,叫人把祢衡拉出去斩掉了 。听说祢衡被黄祖杀掉了,曹操哈哈大笑起来:“这个腐儒自己找死,根本用不着脏我的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