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爷”牟其中:500车皮罐头换飞机,小姨子苦等18年,出狱后发现自己仅剩264套房( 二 )


陶醉在自己“杰作”中的牟其中 , 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内定判处死刑 。
4年后 , 一场春风拂过 , 牟其中被释放出狱 。 此时 , 已经到了1979年末 。
80年代的“万元户”一场春雨过后 , 埋在地下的竹笋便破土而出 , 这是自然规律 , 也是生命的奥妙 。 出狱后的牟其中 , 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 , 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
因为坐过四年牢 , 牟其中出狱后发现自己不好找工作了 。 在他看来 , 最好的选择就是自己创业 , 做点小生意 , 干点小买卖 。 当牟其中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妻子杜宗莲之后 , 杜宗莲二话不说 , 当天就卖掉了家里唯一值点钱的缝纫机 , 换回150块钱 。
从妻子的手里接过钱 , 牟其中凝视着这个没有读过多少书的女人 , 一股敬意油然而生!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妻子竟如此开明、如此果断 。
怀揣着150块钱 , 牟其中心里有了些许底气 。 他又向亲朋好友东拼西凑了150块钱 , 总计是300块钱起家 , 牟其中创办了“万县市中德商店” 。
牟其中的商业逻辑很简单 , 就是低价买入 , 高价卖出 。 但是在那个年代 , 一旦操作不好就容易被定性为“倒爷”——一个毁誉参半的称号 。
牟其中的中德商店主要是向周边客户销售家用电器 , 比如电视机、收音机等 。 他创造性地推出了“包换卡”、“四代”服务 。 “包换卡”提供的服务是:凡是从中德商店购买的商品 , 城区的客户在3天之内可以免费调换;农村的客户考虑到路途遥远 , 可以在7天之内免费调换 。
所谓“四代”是指 , 代购、代销、代组织、代托运服务 。

80年代的“万元户”牟其中在当时 , 别人想不到、不敢做的事情 , 牟其中想到了、做成了 , 他就是那个年代的弄潮儿 , 这一点毋庸置疑 。 从当年4月份开业 , 到年底财务算账 , 牟其中仅用八个月时间就赚到了8万块钱 , 一跃成为了当时凤毛麟角的“万元户” 。
过完年之后 , 牟其中打听到重庆有一家工厂出售一批库存的铜制钟 , 牟其中马上与对方联系 , 将价格压到最低价 , 然后转手高价卖给了上海的一些钟表店 。 仅此一项 , 牟其中就赚取了令人乍舌的利润 。
第二次入狱:祸兮福所倚1983年秋天 , 正当牟其中春风得意 , 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 , 突然遭遇晴天霹雳:因“投机倒把、买空卖空” , 牟其中再次入狱 。
第二次入狱 , 牟其中似乎又找到了几年前第一次入狱时的感觉 , 他很快就恢复了写作的热情 , 把那些藏在心中的大胆、超前的想法 , 一股脑地写成白纸黑字 , 并寄给上级看 。
令人称奇的是 , 一个监狱里的普通囚犯写出的文章 , 竟然被顺利地送到了成都 , 又送到了紫禁城 。
很快 , 上级那边就有了回应 。 牟其中在坐了11个月的牢房之后 , 被完好无损地放了出来 。 实际上 , 有关部门在调查牟其中投机倒把的罪名时 , 发现他不仅没有偷税漏税 , 反而还多缴纳了几千元钱 。
出狱后的牟其中尽管已年过四十 , 却还是热情不减当年 。 他马上召集员工开会 , 并将中德商店升级为中德实业开发总公司 。 不久之后 , 中德公司从银行获得250万元巨额贷款 。 这250万元贷款 , 成为牟其中真正起家的资本 。

因投机倒把 , 牟其中第二次入狱谁都不知道 , 在当时那个资金匮乏的年代 , 牟其中是如何获得这笔巨额贷款的 , 银行为什么敢把这么大一笔钱借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牟其中 。 有人说 , 这跟牟其中第二次被释放出狱有关 。
不管怎样 , 牟其中有了足够他折腾的商业资本 。 他开始快速扩张 , 发展业务 , 壮大自己的商业帝国 。
不过 , 牟其中的商业之旅并不总是顺风顺水 , 他也遭遇过许多失败和挫折 。 他曾与美国某家贸易公司合作 , 进口两万吨白糖 , 最后则以跳楼价卖给了国内的一家企业 。
他曾到沿海地区收购海蜇皮 , 并支付了大量订金 , 希望销售到国外 。 然而 , 事与愿违 。 不知何故 , 之前谈好的外商中途违约 , 南德公司一下子亏损好几百万元 。
因为看好冰箱市场前景 , 他曾一口气从韩国进口冰箱3000台 , 后来却因为市场风云突变 , 导致手里的冰箱大量积压 。
500车皮罐头换飞机牟其中一生中最值得炫耀、最可信的一个神话 , 是1989年的那一笔大买卖 。 当时 , 庞大的北方邻国风雨飘摇 , 大厦将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