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令人闻之色变的“蛊”究竟是什么东西( 二 )


永州古称零陵 , 位于今湖南西南部潇水和湘江汇合处(今永州市区) 。古时这里丘陵遍布 , 气候湿润 , 物种繁多 , 特别适合蛇类生长 。据记载 , 永州地区的毒蛇有十余种 , 蝮蛇、五步蛇、银环蛇等毒蛇都符合“黑质而白章”的特征 。柳宗元写《捕蛇者说》是在公元九世纪初 , 当时大唐王朝已经衰落 , 华夏陷入一个半世纪的内乱之中 。北宋初年 , 永州属于“十国”之中楚国(南楚 , 以湖南为中心)的辖区 。南楚政权存在六十多年 , 公元930年楚王马殷死后 , 他的儿子们围绕王权开展争夺 。此后33年间 , 政权更迭九度易主 。为了战争需要 , 当权者横征暴敛 , 苛政猛于虎 , 民不聊生 。
【中国古代令人闻之色变的“蛊”究竟是什么东西】乾德元年(963年)三月 , 宋军大兵压境 , 楚国投降纳入大宋版图 。当时湖南有十四州总计六十六县 , 但户口仅有97286户 。永州自古就属于蛮荒之地 , 经济很不发达 , 当时人口至多一两万户 。乾德二年(964年)迁徙畜蛊者 , 永州境内的从业者竟然有326户 , 可见养蛇业在永州已形成相当规模 。这些“捕蛇者”的后裔们好容易迎来太平盛世 , 却又被新的当权者赶入深山老林 。这正是:“兴 , 百姓苦!亡 , 百姓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