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新春走基层 | 寒冬深夜,“钢轨医生”上线打卡

【作业|新春走基层 | 寒冬深夜,“钢轨医生”上线打卡】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李丽云 通讯员 耿聃 陈名
“探轮已下轮 , 数据传输正常 , 可以进行探伤作业 , 开始动车 。 ”1月20日凌晨0时10分 , 一列特殊的火车行驶在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京哈线上 , 没有乘客 , 没有货物 , 这是一列专门为钢轨做检查的钢轨探伤车 。
京哈线南起北京站 , 北至哈尔滨站 , 是黑龙江省连接关内 , 也是中国与俄罗斯联运旅客列车的重要通道之一 。 春运期间 , 列车运行车次增加 , 加上东北的冬天气温极低 , 钢轨易产生伤损和断轨 , 影响列车运行 。 为确保旅客出行安全 , 哈尔滨工务机械段派出钢轨探伤车为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各条线路探伤 , 查找钢轨伤损 。
有着8年探伤经验的工长关晓峰说 , 钢轨探伤就像医生利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 , 钢轨探伤车是利用超声波给钢轨内部 , 肉眼看不见的地方做检查 , 并检出伤损 。
高寒低温、霜雪大风对钢轨应力和探伤质量带来不小的难度 。 每到这个季节关晓峰和他的工友们都格外小心 , 生怕出现漏探误判问题 。
“信号不对 , 底波反射消失了 , 监视闸门出现杂波 , 应该是扎轮了 , 申请换轮 。 ”作业开始才不到一个小时 , 工友们就遇到了探轮被扎的情况 。 司机停稳车辆后 , 3人下车更换探轮 , 提轮、拆恒温管、松紧固螺丝、更换探轮、紧固螺丝、安装恒温管、落轮、调试 , 各个步骤一气呵成 。 仅用5分钟便顺利完成全部流程 , 显示屏各项数据和图像波纹恢复正常 , 探伤作业继续进行 。
关晓峰说 , 扎轮就像扎胎一样 , 因为钢轨表面不确定的因素 , 导致了探轮破损 。 而钢轨探伤车的工作原理正是由探轮发射超声波进入钢轨内部 , 回波通过电缆传至计算机 , 显示出图谱 , 通过图谱来判断钢轨内部是否有伤损 。 所以必须要保证探轮的状态完好无损 。
4时20分 , 随着车辆进入哈尔滨站 , 150公里的探伤作业顺利结束 。 来不及休息 , 关晓峰和工友们马不停蹄地开始整理今天收集的钢轨数据 , 分析判定伤损 , 形成报告报送给维修单位 , 以便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
在这个被称为“钢轨医生”的探伤队伍里 , 像这样的探伤工作每个月有20天左右 , 队员们操纵着这台钢轨探伤车到各地去探伤 。 除了工作 , 大家吃住也都在这列车上 。
关晓峰说 , 一列探伤车有8名队员 , 包括司机、探伤操作员、巡检操作员、机械钳工和后勤人员 , 这些人员保证了20多天在外工作和生活井然有序 。
“虽然钢轨探伤工作不被大家了解 , 但是我们同样重要 。 在春运期间能看到旅客们平平安安地回家过年 , 我们心里特别高兴 , 因为背后也有我们付出的汗水 , 让我们感到非常自豪 。 ”关晓峰看着忙碌一晚的收获高兴地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