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评论]“隔离险”不能借疫生财
随着各地不时采取临时管控举措 , “新冠隔离险”在社交平台走红 。据报道 , 目前 , 市面在售的“隔离险”可谓琳琅满目 。根据说明 , 投保人若在保险期内因新冠肺炎疫情被隔离 , 可在隔离期内享受津贴补助 。
文章图片
险种均价在百元以内 , 最低的不到10元 , 隔离期每日赔付津贴在150元到上千元 。还有博主宣称 , 其介绍的“隔离险”仅通过内部渠道销售 , 想要购买的网友得通过私信才行 。
不过 , 仔细查阅这些保险条款可知 , 部分保险的理赔限制条件不少 。而且正规的保险产品 , 也并没有所谓的“内部销售”一说 。网络平台上 , 涉及“隔离险”的投诉不在少数 , 多名投保人表示 , 申请理赔时因很多限制条件理赔失败 。
看上去 , “隔离险”似乎是“被隔离了就能躺赚”的意思;事实上 , 投保人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被拒赔 。瞄准大众担心随时可能被隔离的痛点 , 以较低价格的投保门槛来吸引客户 , 又以五花八门的限制条件来减少对客户的理赔总金额 。保险公司给了客户一个“在家躺着赚钱”的美梦 , 现实却是保险公司自己“躺赢” 。
商家根据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推出新产品、新服务 , 值得鼓励;但是任何商品和服务 , 都要以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大前提 。销售“隔离险”时应该按照法律规定 , 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 。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 , 就是一桩借疫情搞营销、给疫情下的消费者挖坑添堵的生意 。
【视点·观察|[评论]“隔离险”不能借疫生财】“隔离险”的走红和随之而来的大量投诉 , 也提示监管部门 , 必须要跟上疫情下各类新型商业形态的脚步:一方面出台相关政策规范 , 引领新型业态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加强惩治力度 , 震慑没有底线的黑心商家 。对于消费者来说 , 也需擦亮双眼 , 提高警惕 。世间哪有“躺赚”的美梦?防控大局更不容黑心商家挖空心思蹭热度 。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中国女足夺冠奖金或超3000万:要缴税吗?
- 视点·观察|[评论]春节档票房和观影人次双下滑,都怪票价贵吗?
- 警告!|Yelp透露COVID-19大流行的持续严重助长了恶意评论轰炸的现象
- 硬件|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正成为科学家观察系外行星的最佳工具
- 数据|支付宝平台春节观察:健康服务小程序增长领跑 沉浸式互动文旅兴起
- 视点·观察|卖盲盒的麦当劳们 收割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 视点·观察|[图]超500款移动应用使用“元宇宙”来吸引用户
- 视点·观察|花7000元送狗子上学,结果……
- 视点·观察|用量子计算机破解比特币算法需要多长时间?
- 市值观察|新能源汽车轻量化 谁是最终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