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敏感地带千万别随意乱抠( 二 )
医院1年多先后有6例以“外耳道乳头状瘤”收治的住院患者 , 病检结果为尖锐湿疣 , 年龄从45岁到80岁不等 , 这些人大多具有喜欢挖耳朵的坏习惯 。很多老年人喜欢掏耳朵 , 掏不干净 , 反复刺激 , 耵聍越来越多 , 耵聍栓塞 , 把外耳道鼓部破坏了 。
盘点不好的用耳习惯
耳朵是人体重要的器官 , 然而 , 却有不少人忽视了耳朵健康 , 有的人爱长期掏耳朵 , 有的人爱长期戴耳机听音乐 , 有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听力筛查 。
在耳鼻喉科医生看来 , 很多我们不经意的小动作 , 实则隐藏着大风险 。比如经常错误地抠耳朵 , 不仅不能起到清洁效果 , 反而可能导致听力受损甚至发生癌变 。
此外 , 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煲电话粥等坏习惯 , 对听力也是一种慢性伤害 , 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减少不必要的挖耳朵次数
“耳屎”可防止霉菌等感染 , 并黏住进入耳道的灰尘等 , 还可防止小虫接近 。
另外 , “外耳道乳头状瘤”虽属良性肿瘤 , 但术后极易复发 , 多次复发后 , 极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 , 恶变率为2% , 因此最好减少掏耳朵的次数 。
不要用手指掏耳屎
为了方便 , 人们耳朵痒痒往往顺手就开始掏耳朵 。其实这样做对耳朵的保护非常不好 , 可能会引起中耳炎甚至失聪 。
耳膜是很脆弱的 , 耳道也是拥有自己的生态的 , 耳屎的特殊味道也能驱散小虫 。人在咀嚼的时候会自行排出多余耳屎 。
人体外耳道皮肤非常脆弱敏感 , 和软骨膜连接很紧密 , 皮下组织少 , 血液循环差 , 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就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 , 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 。
有的人掏耳朵用力过猛甚至可能伤及鼓膜或听小骨 , 造成鼓膜穿孔 , 影响听力 , 发展成中耳炎 , 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耳聋 。
此外 , 掏耳朵过频 , 会刺激耳道皮肤 , 容易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 。虽然乳头状瘤属于良性肿瘤 , 可以手术切除 , 但切除后极易复发 , 多次复发甚至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 。
看了上面的介绍 , 你还敢乱掏耳朵吗?下面我们就具体来说说抠鼻子的危害有哪些呢?
抠鼻子是健康恶习
耳鼻喉科主任医师介绍 , 鼻屎其实就是鼻腔的分泌物 。人体鼻腔黏膜上的腺体日常会分泌一些用来保护、湿润鼻子的分泌物 , 当分泌物干燥后 , 就形成了鼻屎 。而鼻屎颜色较深 , 则是吸入了过多灰尘的缘故 。
很多人挖鼻子 , 一是为了清理鼻腔 , 还有些人是因为空气干燥时 , 感觉鼻堵 , 干痒难耐 。但主任医师指出 , 手指频繁、用力的抠挖 , 很容易造成鼻黏膜受损或出血 。而一旦出血 , 还有可能导致连续性出血 , 直至一到两周才能恢复 。
加上人的手指 , 尤其是指甲缝里 , 携带大量的细菌 。经常抠、挖鼻孔 , 鼻前孔等部位会残留许多细菌 , 可能会造成鼻腔感染 , 诱发鼻前庭炎、鼻前庭疖肿等鼻内炎症 。
另外还需要提醒的是 , 鼻孔内或鼻子附近有疖子的地方 , 一定不能用手抠 。因为鼻子正好位于脸部的“危险三角区” , 这里的静脉回流直通大脑 。抠、挖、挤、压疖子后 , 手上的细菌容易导致炎症扩散 。严重时 , 细菌会直接侵入颅内 , 引起颅内感染 , 甚至会危及生命 。
当然 , 有了鼻屎也不是说不能清理 , 只是一定要换个“温柔的方式” 。可以用棉签蘸浸温水来清洗鼻孔 。而对于鼻孔里的硬痂 , 可以涂一些香油、橄榄油等油性物质等油剂药物进行湿润后再冲洗 。此外 , 鼻炎、过敏性鼻炎患者 , 在治疗同时 , 每天可以用生理盐水进行鼻孔清洗 。
经常用手抠鼻子的坏处有哪些?
鼻子是人类呼吸兼嗅觉器官 , 鼻子里长有鼻毛 , 并互相交织成网状 , 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不洁之物 , 起到保护呼吸道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 , 很多人都有用手抠鼻子或者拔鼻毛的习惯 。那么 , 抠鼻子有哪些坏处呢?
推荐阅读
- 舌两侧溃疡 原来这样吃最有效
- 糖尿病人能吃芭蕉吗
- 脂肪肝不能吃什么?这些饮食禁忌需重视
- 耳朵突然失聪吃什么?这几种食物要记住
- 婴儿腹泻的饮食疗法 这八款药膳食疗法最有效
- 中医谈咖啡竟有这些奇效!
- 右手食指麻木的原因
- 大蒜生吃竟能护心 这五类人要排除在外
- 胃疼能喝豆浆吗 这3个胃痛平常饮食你知道吗
- 肠胃不好吃什么调理?这七种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