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杰:想拍自己的片子 拍“人心的不自知”( 二 )


挣脱困境,是郝杰答应录制《开拍吧》的原因。“爱奇艺说支持青年导演拍片子,你可以自由地创作,另外,‘绿灯会’有陈凯歌坐镇,能给你做指导。”
现在的电影
观众只能读出同一个哈姆雷特
6年的磨砺也让郝杰更坚定地想拍自己的片子,拍“人心的不自知”。
郝杰认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所以经典就是写出了这种“不自知”。主人公事先所想和事到临头的做法并不一致,因为不自知,他无法控制这种不一致,因为不一致,他又会迷茫、自责、失望、痛苦、探究人心、怀疑别人……直到让自己万劫不复。“‘不自知’造成的悲剧是必然发生又无可避免的,这才是真正的值得人类思考的悲剧。但是我们现在写的悲剧是什么?谁犯了错误谁是坏人,谁害了谁,然后导致了悲剧,这是‘自知’或者人为预设好的悲剧。”
观众从两种悲剧所获也会不同,“在‘不自知’的悲剧中,因为观众个体的感受不同,所以‘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现在的电影,所有观众只能解读出同一个哈姆雷特,其实那个人物也只是个概念化的人设。”
《开拍吧》中,郝杰拍摄的《冯海的梦》表现的也是人心的不自知。女大学生王凤找村里人冯海借5万元当学费,她知道为了这5万块钱,她要付出什么,冯海也知道5万块钱,他能“买”到什么。可是,双方见面,预想中该发生的什么都没发生,结果谁都想抽死自己,冯海恨自己做了绅士, 王凤恨自己做了圣女……《冯海的梦》当选第一轮“绿灯会”强推影片,却在观影会中惨败, 600位观众中,47位看片,票房47万垫底。根据节目规则,舒淇投资亏损23万。
第二部,《乡村往事》,两轮观影,入场观众为0,最终票房19万垫底,陈凯歌投资亏损61万。“特别像一个嘻哈节目,突然闯进了一个山歌歌手,你不能说他唱得不好,但观众是来听嘻哈的。”节目中易小星感叹。
对于郝杰,这个结果相当于“社会又揉搓了他一番”。“你的片子被选为强推电影,你又飘了,觉得自己很牛。结果呢,哐,没有人看,然后看的人说看不懂或者不喜欢,当然是非常大的打击。”
《开拍吧》也给郝杰带来了收获,不仅是强大的曝光度,还包括电影工业化的体验。“拍第三部片子,我去了陈凯歌老师的工作室,用了他的团队,体验了他的‘飞机大炮’,有了这些工业化的装备,以后我拍多大的片子都不愁了。”
不过,郝杰承认,现实中自己需要一个像陈凯歌那样和他心心相印的人。“如果这样的人不出现,人家想的和你要的根本不一样,合作结果只能相互伤害。”
关注
陈凯歌 看重郝杰就是因为他的“不听话”
郝杰:想拍自己的片子 拍“人心的不自知”】《开拍吧》中,前两部片子命运惨淡,郝杰打算退出,陈凯歌曾用一段话让他回心转意,“郝杰就是个不听话的小孩,你这样的电影和时代、观众趣味是完全相悖的,你的两次票房失败,是理所当然的。(观众)怎么会爱看你的电影呢,有多少人懂得你其中的美学,深沉的思考,不懂的。为什么我明知道你的电影要赔钱,我还要投你。就是因为在这个时代,居然有郝杰这样的人,肯拍这样的电影,用这样的方法来拍!你是一个要灭绝的品种,你知道吗?你的作为让我想起一句话,虽千万人吾往矣,那意思是你们成千上万人,你们往那边跑吧,我走我自己的路。这里面是有豪情的,我还以为你是这样的人……”
陈凯歌如此看重郝杰的原因,就是他的“不听话”。“我小时候特别羡慕不听话的小孩,不听话的小孩永远挨打,打完了还不听话,不会因为打就改了,我也想做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但陈凯歌接下来的话是,“可是我不敢,我就在我拍的第一个电影《黄土地》里面(弄了一个不听话的小孩),影片将要结束的时候,所有求雨的农民、成人都往一个方向跑,只有这个小孩逆着来了,这就是我对这小孩的尊重。”
只是,现实的电影市场还能容得下不听话的郝杰吗?
本组文/本报采访人员祖薇薇
统筹/满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