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重口味皇帝:一生爱比自己大17岁的女人( 二 )


比如 , 《明史》中记载:“帝每游幸 , 妃戎服前驱” , 说的是宪宗每次出游 , 万贵妃总是戎装打扮陪同在侧 , 或骑着马为前驱 , 或佩刀侍立左右 。这种做法 , 相比六宫粉黛的柔姿弱态 , 身着戎装的万氏自然给朱见深一种新鲜感、安全感 。再比如 , 万贞儿知道朱见深已是太子身份 , 将来就是皇帝 , 故无论是心理慰藉还是生理满足 , 都能够尽力做到最令明宪宗爱不释手 。平心而论 , 这些做法是男人无法抗拒的诱惑 , 更是男人对其宠爱有加的法宝 。
曾有资料说万贞儿有高超的房中御夫术 。在明末清初查继佐撰写的《罪惟录》中 , 描述万贞儿“貌雄声巨 , 类男子” , 可见万贞儿绝非是美女中的极品 , 连宪宗的母亲周太后也大惑不解地问儿子:“彼有何美 , 而承恩多?”宪宗答道:“臣有疝疾 , 非妃抚摩不安 。”这话已经说得非常露骨了 , 万贞儿尽管不是美女 , 却有美女不可替代的好处 。不过这一观点大多见于小说野史 , 真实性不敢恭维 。只是后来很多小说都根据这一点把万贵妃塑造成了一个风骚淫荡的女人 。因未见正史 , 也无法考究 , 只能算是一种说法罢了 , 无需多言 。
其三 , 万贞儿善用心计会想方设法笼络宪宗 。
《明史》有记载:“先是 , 宪宗居东宫 , 万贵妃已擅宠 。后既立 , 摘其过 , 杖之 。帝怒 , 下诏曰:‘先帝为朕简求贤淑 , 已定王氏 , 育于别宫待期 。太监牛玉辄以选退吴氏于太后前复选 。册立礼成之后 , 朕见举动轻佻 , 礼度率略 , 德不称位 , 因察其实 , 始知非预立者 。用是不得已 , 请命太后 , 废吴氏别宫 。’”说的是 , 万贞儿擅宠之后 , 醋意大发的吴皇后凭借优越的地位和超凡的自信指责万贞儿的过错 , 并亲手杖打了万贞儿 , 结果引起宪宗大怒 。宪宗一怒之下下诏“废后” , 并将吴皇后打入冷宫 。《明史》里面对这件事是这样评价的:“宪宗年十六即位 , 妃已三十有五 , 机警 , 善迎帝意 , 遂谗废皇后吴氏 。”这一“迎”一“馋” , 说明万贞儿心计颇深:她凭借宪宗的宠爱 , 趁机大讲吴皇后的坏话 , 并提议废后 , 宪宗一“怒”一“疼” , 竟从其言 。继立的王皇后 , 自然从中吸取了教训 , 对万氏的态度比较友善 , 不大理会万氏的横行霸道 。王皇后的明哲保身态度 , 以及皇帝对万氏的宠幸 , 一度使万氏成为成化朝后宫真正的主人 。
《明史》还记载:万贵妃“母以子贵”的梦想破灭之后 , 为了达到“擅宠”的目的 , 开始千方百计迫害未出生的皇子 , 通过买通太监给怀孕的妃嫔灌药 , 导致“饮药伤坠者无数” 。所幸的是 , 一个跟万贞儿长得有些相似的宫女纪春红怀孕之后 , 太监张敏感叹宪宗无子 , 动了恻隐之心 , 私自将堕胎药量减半 , 竟保住了孩子 , 即为孝宗 。《明史》对此记载到:“孝宗之生 , 顶寸许无发 , 或曰药所中也 。”从这件事来看 , 万贵妃确实心计太重、心机太深 。她知道宪宗必定会知情 , 也知晓宪宗不会把她怎么样 , 便仰仗她是宪宗最需要的女人 , 敢于肆意妄为 。
其四 , “姐弟恋”自古有之存在社会认可基础 。
在中国历史上 , 汉代平阳公主和卫青 , 三国曹植和文昭皇后、曹丕和文昭皇后 , 东晋王献之和郗道茂都是“姐弟恋”的先例 。故到了明朝 , “姐弟恋”现象并非是新鲜事物 。何况在万贞儿心底里是能够接受“姐弟恋”的 , 因为她是山东人 , 当地比较流行和看好“姐弟恋”这种婚恋模式 。笔者的老辈亲属中 , 就有不少人是“姐弟恋”婚姻 , 且都挺幸福的 。其实说起来 , 即便是今天 , “姐弟恋”依旧在许多领域的某些人群中被推崇被热衷 , 可见其存在具有一定社会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