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天启皇帝朱由校与奶妈客印月的一段不伦恋( 二 )


她入宫伺候朱由校的时候,由校这里还是一处相当冷清的地方,亲生母亲受窝囊气,父亲朝不保夕 。太监们只当这冷灶烧不烧也没什么意义了 。客印月女士倒还不势利眼,只要是奶妈该尽的义务,她都一丝不苟 。对小皇孙的“起居烦躁,温饥暖寒”,都能“业业兢兢,而节宣固慎,艰险备尝”(《玉镜新谭》) 。
孩子就是孩子,吃了一口奶,就有亲情的血脉在 。
大明的皇宫里有规矩,皇子皇孙满百日后,头发要剃光,到10多岁时才开始留发 。宫里的“篦子房”就是专管这类事的 。客氏对由校显然是有感情,从由校小时候起,就将他的胎发、疮痂,还有历年的剃发、落齿、指甲,都收集起来,包好,珍藏在小匣子里 。
朱由校断奶以后,她干的活儿,实际上就是保姆 。直到由校当了皇帝,客氏风光十足地住进了咸安宫,她也没变 。天不亮就赶到乾清宫内,等候皇上睡醒 。皇上一醒了,就赶紧伺候洗漱更衣 。一忙一整天,直到夜里头更时分,才回去休息,天天如此 。
这样快20年下来,她和天启帝情同母子,当然不奇怪 。我们读过艾青先生的《大堰河》,大都没有什么异议,有人甚至很感动 。那么客氏,不过就是明朝最尊贵的一位“大堰河”罢了 。人虽恶,她与由校亲情深厚这一点,却不能否认 。
客氏受到了天大的恩宠,就有点儿跋扈 。知名的大太监孙暹、王朝辅、刘应坤、李永贞、石元雅、涂文辅一干人等,每天见到她,必叩头问好,行子侄礼 。有些资格极老的旧人,如梁栋等,虽不用叩头,但给她下帖子时,也必须自称“小的” 。
她的私宅在正义街西、席市街北,据说是今天北京的丰盛胡同,旧名为“奉圣”,就是因她而得名 。她每次归家,一路都要警戒,百姓们望之惊疑 。路人如有闪避不及,立遭棍棒暴打 。回到家中,所有的下人都要依次叩头,口呼:“老祖太太千岁!”喧声响彻云霄 。
客氏还常常“自居于皇上八母之一” 。哪八母?泰昌帝皇后郭氏一;天启帝生母王才人二;泰昌帝还有个刘淑女,是崇祯皇帝的母亲,后来封了太后,为三;有两个李选侍(即东李、西李)为四、五;一个赵选侍六;还有一个姓名不详的“旧贵人”,为七;轮到客氏本人,就是当然的“八母”了 。
如此作威作福,可见这位劳动妇女已完全变质了 。朝臣对此多有不满,接连上疏,“请出客氏”,要把她撵出宫去 。
由于舆论太大,天启元年九月,皇上只得让客氏搬回家去 。结果,人走当天,天启帝就受不了啦,传谕内阁:“客氏……今日出宫,(朕)午膳至晚未进,暮思至晚,痛心不止”,甚至“思念流涕”(《国榷》、《明史》) 。
这样子哪成?连公都办不下去了 。结果,没几天,又把客氏召回 。吏科给事中侯震旸、御史马鸣起等数人,先后上疏谏阻,都被贬官或罚俸 。
有意思的是,他们几个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客氏如此出而再入,受宠过甚,“有不忍言者” 。也就是,大伙有不好说出口的话 。
什么话,不好说出口?
几个人的奏疏,都提到“道路流传,讹言不一”,或者“狎溺无纪”,“内外防闲尽废” 。这说的,其实都是男女暧昧问题 。“防闲”,即男女之大防也 。
就是说,天启帝与客氏有说不清的关系 。清代也有人对此言之凿凿:“道路传谓,上甫出幼,客先邀上隆宠矣 。“(《甲申朝事小记》)这里的所谓“出幼”,就是指“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的那种事 。说客氏是靠这个得宠的 。
《明季北略》上也说,客氏“年三十,妖艳,熹宗惑之” 。
这就是说,是客氏给天启帝上了最初的性启蒙课,而且似乎后来也一直不大正常,否则,天启帝登基后,已经是一个17岁的大男孩了,怎会一日不见客氏,就丧魂落魄?这类传言,已经流入民间,所以才引起臣子的忧虑和愤怒 。
从客氏的表现来看,也能看出不对头 。
天启元年四月,皇帝大婚,娶了河南符祥县生员张国纪之女,是为张皇后 。张皇后是个好女人,文静端庄,知书达礼,天启帝对她很满意 。这与客氏本无关系,但这老奶妈居然醋意大发,对张皇后百般刁难,连吃饭用的盆碗瓢勺都不配给 。又对天启帝嗔怒道:“有了新人忘旧人!”天启帝只得给她厚赏安慰(《明季北略》) 。
史籍上一般都说,客氏比天启帝大18岁,但从后来崇祯皇帝钦定的文件里所记载的年龄倒推,她应该比天启帝大25岁 。也就是说,当年这女人已经是42岁了,如何还能与天启帝保持姐弟恋,而且把天启帝“惑”成那样,很不可思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