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盐史背后的那些权利阴谋财富和战争( 二 )
公元前685年,管仲当上了春秋时期齐国的上卿,这个官职相当于丞相 。当时齐国有一大敌,就在它的西南方,楚国正凭借其深远的战略纵深和巨大的人口,觊觎着齐国的领土 。管仲决定利用自己做生意的专长,先打一场贸易战 。齐国最畅销的出口货物是盐,而楚国虽然是春秋各国中领土最多的,地大物博,但就是不产盐,所以楚国只好硬着头皮在“国际”市场上高价收购食盐 。当时燕国、吴国、越国的制盐方法是直接熬煮海水,产量和质量低 。齐国沿海富有一种因海而生、含盐浓度比正常海水高四五倍的卤水,齐国盐工是用卤水制盐的,产量大、质量好 。
当时,秦国的盐是“官制民卖”,政府亲自组织食盐生产,再将制成的盐售给各大代理商,代理商再卖给二级批发商,批发商再转手……层层加价之后,秦国的盐已失去价格优势 。而齐国的模式恰好反过来——“民制官卖”,私人按照官方的标准制成盐后,由官方统一收购 。这些盐到了齐国政府手里就成了威力巨大的贸易武器 。管仲颁布法令将齐国的高山和大海统统纳入政府的管辖之中 。政府组织专门的工匠砍伐山林、煎煮海水、生产海盐 。他还大幅度提高海盐的价格,控制它的对内和对外贸易,这样,齐国很快就从垄断经营中获取了大量的财富,使过去偏居一隅的齐国一跃成为春秋霸主 。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食盐专营”,管仲因此被后人尊为“盐业宗师” 。2000多年来,朝代更迭江山易主,但“食盐专营”制度作为主线,并没有偏离 。今天,我国依旧保留着这一制度,但是它在财政收入中的比例已经微乎其微 。今天的“食盐专营”制度,其目的之一就是预防碘缺乏病,而预防的最好途径就是食盐加碘 。新中国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对此进行研究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定点生产和食盐专营等方式逐步普及加碘食盐,目前已基本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
推荐阅读
- 8500年前贾湖人类或已会养蚕织绸缎华服
-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失败背后的战略误判
- 芈月传的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的一位公主
- 潘金莲为何背着西门庆与琴童偷情?
- 宋太祖赵匡胤的选帅用将之道:亲自为人拍背
- 令人震惊 人类史上被诅咒遗弃的五大家族盘点
- 侍寝那些事 古代妃子侍寝背后藏什么秘密
- 寇准背靴与求教的故事分别是怎样的
- 顺治皇帝因何出家 顺治皇帝为情出家背后的谎言
- 横渡之约是什么事件?横渡之约的背景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