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中国古代酷刑的分析与反思( 二 )


由于君权高高在上 , 没有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 。致使古代很多君王、皇帝可以为所欲为 , 滥杀无辜 。三国时吴国孙晧继位后 , 有很多忌讳 , 宫女中有不合意的 , “或剥人之面 , 或凿人之眼 。”对他人性命生杀予夺 , 这是中国古代等级与专制的政治体制带来的弊端 。
军事:动乱与战争 。由于动乱与战争等军事原因带来的酷刑更多 , 涉及面与人数也更大 。战乱之时 , 因为军队这部强大的战争机器 , 人性中的兽欲被无限放大 , 加上法律不能约束 , 导致酷刑致死人数较和平时期大增 。战国时 , 白起活埋降卒40万人 , 创下了活埋的历史记录 。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嗜杀 , “一日不杀人 , 辄悒悒不乐 。诡开科取士 , 集于青羊宫 , 尽杀之 , 笔墨成丘冢 。坑成都民于中园……其惨虐无人理 , 不可胜纪 。”剥皮斩首 , 血腥屠杀 , 令人发指 。
文化:懦弱与顺从 。中华文化长期受儒家思想影响 , 百姓能够忍耐、顺从 , 甚至于有些懦弱 。这是优点 , 也是缺点 , 它助长了统治者的暴虐意识 。他们用儒家思想治民 , 用法家思想治国 。通过酷刑 , 以图威慑百姓 。心理:仇恨与嗜血 。在人类心理中存在的仇恨与嗜血心理 , 促使大量的酷刑现象发生 。《旧五代史·列传》中的李愚就认为:“有伤教害义之事 , 常痛心切齿 , 恨不得抽肠蹀血 , 肆之市朝 。”
他想将人抽出肚肠 , 践踏血肉 , 不过是看不惯伤教害义之事 , 为了泄愤而已 。北齐文宣帝高洋是有名的暴君 。有一名都督战伤 , 其部下不能相救 , 于是“帝命刳其五藏 , 使九人分食之 , 肉及秽恶皆尽 。”
对古代酷刑的反思
古代酷刑在现代的延续 。在现代社会 , 酷刑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仍然存在 。1984年联合国大会第39/46号决议通过的《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和处罚公约》中对“酷刑”的定义 , 包含了“蓄意使某人在肉体或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痛苦的任何行为” , 但是酷刑现象并未彻底消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