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哪些?
诸子百家的含义:
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 。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 。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许多学派纷呈,众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百家争鸣时期 。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 。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 。汉族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几经周折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朝时期全面上位;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
史家论述: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引述了司马谈(司马迁之父)对学术流派的见解,司马谈把先秦以来的学派总归纳为六家,即:阴阳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道家 。
东汉班固在《汉书》中则把先秦以来的学派归纳为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
吕思勉认为“术数”、“方技”、“兵书”三略,亦可称为先秦诸子,可算为十二家 。
一、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
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二程、朱熹、王守仁 。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 。据史记所说,他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年七十三 。他是儒家的始创人物,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也被称为“圣人” 。
孔子周游列国,先后到了卫、陈、蔡、楚、宋等国,宣扬其政治抱负,但皆不得要领 。孔子不能伸展自己的抱负,心灰意冷,遂返回鲁国,是为鲁哀公十一年,孔子已六十八岁 。自此以后,他潜心讲学和著书,在此其间与弟子重新编订了《五经》和撰写《春秋》,为的是要记载春秋时代所发生的大事,阐发儒家的价值观 。其一生主要贡献在于,奠定了教育的基础,他在政治上采取保守主义,主张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但在教育上倡导“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这些开明的启发式教育方法,以及他对于思想领域的开创性见解间接的促进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这一文化鼎盛现象的形成 。
五年后,孔子去世,终年七十三岁 。及后弟子们将老师一生的话语,去芜存菁地摘录下来,编成《论语》,是孔子的“言行录”,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是儒家学说的必读经典 。
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 。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卒于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 。他是孔子的孙子思的再传弟子,也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
推荐阅读
- 举荐情敌做高官的两位先秦牛人 “私怨不入公门”
- 先秦四大荒唐的好色君王
- 百家争鸣的影响是什么?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 刘向的学术观点 提倡诸子学说
- 稷下学宫论战 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的关系
- 盐在古代为何比金子值钱 先秦诸国“得盐者强”
- 古人如何制造空调房 先秦建设“窟室”存放冰块
- 先秦沐浴礼仪 秦国嬴政洗澡轶事“神女汤”的由来
- 百家争鸣的背景是什么?
- 很多王姓是王族后裔 先秦六国的子孙多有改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