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哪些?( 四 )
四、法家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 。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 。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 。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及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
在中国传统法治文化中,齐国的法治思想独树一帜,被称为东方法家或齐法家 。齐国是“功冠群公”的西周王朝开国功臣姜太公的封国,姜太公的祖先伯夷辅佐虞舜,制礼作教,立法设刑,创立始礼法并用的制度 。太公封齐,简礼从俗,法立令行,礼法并用成为齐国传承不废的治国之道 。管仲辅佐齐桓公治齐,一方面将礼义廉耻作为维系国家的擎天之柱,张扬礼义廉耻道德教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强调以法治国,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以法治国的人 。至战国时期,齐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和百家争鸣的策源地,继承弘扬管仲思想的一批稷下先生形成了管仲学派 。管仲学派兼重法教的法治思想成为先秦法家学派的最高成就 。在稷下学宫“三为祭酒”、深受齐文化熏陶的荀子,还培养出韩非和李斯两位法家代表人物 。先秦法家主要分为齐法家和秦晋法家两大阵营 。秦晋法家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齐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法教兼重;秦晋法家奉法、术、势为至尊与圭臬,齐法家既重术、势,又重法、教 。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作为一种主要派系,他们提出了至今仍然影响深远的以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这就足以见得他们对法制的高度重视,以及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这些体现法制建设的思想,一直被沿用至今,成为中央集权者稳定社会动荡的主要统治手段 。当代中国法律的诞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响,法家思想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道德方面的约束还是很强的,对现代法制的影响也很深远 。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 。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
法家重视法律,反对儒家的“礼”,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 。法律的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件的所有权 。“兴功惧暴”,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 。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提出“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 。韩非则集法家大乘,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隋书·经籍志》列出的法家经典有《管子》十九卷、《商君书》五卷、《申子》三卷、《慎子》十卷、《韩非子》二十卷、、《新书》三卷、《正论》六卷、《法论》十卷、《政论》五卷、《阮子正论》、《世要论》十二卷、《陈子要言》十四卷、《蔡司徒难论》五卷 。
五、名家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 。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 。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
名家注重辩论“名”与“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逻辑学 。名家与各家不同之处,正是在于“正名实”的方法 。他们主要是以逻辑原理来分析事物,而辩的内容,又多半是与政治实务无关的哲学问题 。因此,名家的理论在中国五千年来的学术沿传里,一直被冠上一个“诡辩”的恶名 。
名家的没落,除了因为不受上位者的支持之外,也因为弟子们并无能出前人的创新主张 。
代表人物有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 。作品:《公孙龙子》
公孙龙
公孙龙(约公元前325-前250年)魏(今河南省北部)人,或曰赵(今山西南部)人,有传字子秉 。约生于周显四十四年,死于周惠公六年,生平与庄子、惠施、孟子、邹衍同时 。公孙龙因为是“专决于名”,执名为实,他的辩论主要是语言的自身所展开,离开了具体、经验的事物辩论 。
推荐阅读
- 举荐情敌做高官的两位先秦牛人 “私怨不入公门”
- 先秦四大荒唐的好色君王
- 百家争鸣的影响是什么?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 刘向的学术观点 提倡诸子学说
- 稷下学宫论战 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的关系
- 盐在古代为何比金子值钱 先秦诸国“得盐者强”
- 古人如何制造空调房 先秦建设“窟室”存放冰块
- 先秦沐浴礼仪 秦国嬴政洗澡轶事“神女汤”的由来
- 百家争鸣的背景是什么?
- 很多王姓是王族后裔 先秦六国的子孙多有改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