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哪些?( 五 )


孔子的弟子有叫公孙龙的,“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岁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与“辩者”公孙龙不是一个人 。《孟轲荀卿列传》《索隐》称公孙龙为孔子弟子,误 。
公孙龙善为同异之辩,达巅峰的境界,其主要辩论有:白马论、指物论、坚白论、名实论等 。
惠施
惠施,宋(今河南商丘)人,生于公元前370年(或公元前380年),传卒于公元前310年,战国中期宋国著名学者,名家鼻祖,与庄子为友,曾做过魏(梁惠王)的相国;后惠施联合齐、楚的活动遭到失败,被张仪驱逐 。
惠施才思敏捷,博学善辩,长于雄辩与逻辑推理,曾与桓团、公孙龙等辩者掀起了名辩的高潮,故有“惠施以之辩给,万石以之讷慎” 。
六、阴阳家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 。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 。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 。《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
阴阳家 在自然观上,利用《周易》经传的阴阳观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论;又从《尚书》的“九州划分”进而提出“大九州”说,认为中国为赤显神州,内有小九州,外则为“大九州”之一 。
在历史观上,则把《尚书》的五行观改造为“五德终始”,又称“五德转移” 。“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 。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 。其目的在为当时的社会变革进行论证 。
在政治伦理上,阴阳家认为“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赞成儒家仁义学说 。同时强调“因阴阳之大顺”,包含若干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
汉初阴阳家还存在,武帝罢百家后,部分内容融入儒家思想体系、部分内容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便不在了 。
代表人物:
邹衍
邹衍(约公元前305年至公元前240年),齐国(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人,阴阳家的代表人物,因其学问迂大而宏辩,人称为谈天衍,又称邹子 。
旧史所载他的事迹有所谬误,但可肯定他是战国晚期人 。邹衍曾游学稷下学宫,以学问重于齐 。到魏,受到魏惠王郊迎 。到赵,平原君待之以宾主之礼 。到燕,燕昭王亲自为他在前面扫尘,听他讲学,为他筑竭石宫,执弟子礼 。故此有史推测他可能死在长平之战后 。
邹衍的著作《邹子》和《邹子终始》,据说有十余万言,但早已夫失 。现只有《吕氏春秋》、司马迁《史记》的一些段落可见其思想 。
七、纵横家
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创始人:鬼谷子 。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 。列为诸子百家之一 。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 。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
“纵”指“合纵”,“横”指“连横” 。所谓“合纵”,指战国时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联合抗秦的外交策略 。所谓“连横”,指以上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的外交策略 。“纵”与“横”的来历,据说是因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 。六国结盟为南北向的联合,故称“合纵”;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为东西向的联合,故称“连横” 。所谓“纵横家”,指鼓吹“合纵”或“连横”外交策略的人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