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艰难求生的魅族 撑得起吉利的手机梦吗?

《科创板日报》(上海 , 采访人员 黄心怡)吉利造手机 , 又有新动向 。
有信息称 , 吉利集旗下手机公司正与手机厂商魅族接触洽谈收购事宜 , 交易还在进行中 , 正在做尽职调查 。
一位知情人士对《科创板日报》采访人员证实 , 魅族正在寻求融资 , 而吉利与魅族也在接触中 。 但目前没完全谈拢的原因 , 可能在于收购价格以及对赌条件 , 魅族方面的要价较高 。
吉利看中魅族“软实力”?
2015年 , 魅族曾获得阿里5.9亿美元投资 。 当时PingWest品玩爆料 , 这笔投资附有对赌协议 , 要求魅族2015年的出货量达到两千万台 。 不过 , 魅族和阿里均对此进行否认 。
旭日大数据董事长孙燕飚认为 , 吉利拥有非常丰富的并购经验 , 而且此次涉及的交易价格估计有几十亿 , 吉利方大概率会要求魅族提供一个可执行的商业计划书 , 但这对于即将并购过去的魅族团队来说 , 会是一种煎熬 。
在手机厂商纷纷宣布跨界造车的当下 , 吉利反其道而行之 , 转身走入手机市场 。 2021年9月 , 吉利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将投资100亿进军手机领域 。 为此 , 吉利还在武汉成立了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 并为手机业务招兵买马 。
2021年10月 , 前小米首席miui架构师在其个人社交平台上宣布 , 将离开工作了11年的小米 , 加入到全新的吉利手机团队 。 此外也有消息称 , 吉利正从OPPO高价挖人 。
对于造手机的缘由 ,李书福曾表示:“手机业务对整个吉利汽车工业来讲 , 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 手机更好地发展 , 就能带来车机更好地发展;车机更好地发展 , 就能够推进智能座舱水平的不断提升 , 从而能够帮助智能电动汽车竞争力不断地提高 。 ”
艾媒咨询创始人CEO张毅认为 , 从战略发展方向来看 , 吉利收购魅族是一种双赢 。 目前 , 魅族面临小米、华为、苹果等这些厂商的激烈竞争 , 卖身吉利会是比较好的归宿 。 而对于吉利来说 , 未来汽车厂商在智能终端的布局会是一体化的 。 也就是说 , 汽车终端播放的音频、视频等相关内容 , 和手机一定是无缝连接的 。 二者之间是有巨大的协同效应 。
孙燕飚对《科创板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吉利此次并购意在收购品牌、收购用户 , 构建车机互联生态 。
“相比汽车 , 手机厂商所能覆盖的用户群体要高出几个数量级 。 未来是一个移动互联网元宇宙时代 , 而拥有用户是关键 。 汽车会像手机一样变成新的智能设备 , 需要建立起服务内容与生态 。 而这个经验显然要从手机厂商学 。 ”
另有相关分析指出 , 吉利看中了魅族的Flyme OS以及开发团队 , 以此来弥补“软实力”短板 。
相比造车新势力 , 吉利等传统汽车厂商在软件开发能力上一直都有所欠缺 。
2021年 , 吉利汽车推出高端智能电动车极氪001 , 但在车机软件方面被大量车主吐槽 。 包括黑屏死机、U盘读取故障以及导航定位失灵 , 中控大屏的蓝牙、收音机等功能处于卡顿无反应状态等等 。
“极氪001车机最基础的保存设置都做不好, 软件至今不升级 。 ”有车主如此反馈 。
目前 , 吉利在软件能力上的短板已切切实实影响到了用户体验 。 不过 , 正处于艰难求生期的魅族 , 真的能帮到吉利吗?
1+1难以>2?
有熟悉魅族的业内人士对这次收购直接表示出“不看好”:“目前魅族的销量下滑严重 , 体量已经跌到只有小几百万了 , 能否支撑吉利的手机梦暂时存疑 。 ”
根据魅族官方数据显示 , 2015年到2017年 , 魅族的年出货量为2000台 。 2018年起魅族不再公布销量数据 。 第三方机构赛诺的数据显示 , 魅族2018 出货量 948 万部 。 2019年 , 魅族位于深圳最大的专卖店撤店 。赛诺数据显示 , 2020年魅族的市场份额仅仅只有0.5% 。
而在软件能力方面 , “原Flyme团队的大量人才被挖走 。 魅族的能力极其有限了 , 说实话我并不看好这次收购 。 ”该业内人士表示 。
根据此前消息 , 前Flyme视觉设计总监陈希2018年跳槽到OPPO , 成为OPPO colorOS的设计总监 。 而曾主持并操刀了魅族所有软件产品核心设计的杨颜 , 也于2019年初卸任Flyme事业部总裁 。
张毅指出 , 在手机领域吉利没有任何运作经验 , 而魅族目前也不是一个成功的手机运营商和生产商 , 所以这个“二加一”能不能等于二 , 甚至大于二 , 确实会有很多疑问在里面 。
此外 , 不只是吉利正在向新能源赛道艰难转型 , 魅族自身也在转型阵痛之中 。
2021年魅族宣布进军智能家居 , 并计划三年内成为中国高端智能家居前三 。
在2022年1月举行的魅族冬季新品发布会上 。 魅族把发布会大部分时间放在智能家居和各种数码配件上 , 甚至卖起了棒球衫、卫衣、保温杯等周边产品 , 唯一的魅蓝手机则以配角的方式出场 。
“后智能手机时代 , 可穿戴、智能家居成为了潜力市场 。 而对于想要开辟新战场的魅族来说 , 手机业务或许反而成为了包袱 , 弃之不行 , 但不丢也阻挡了新业务的成长 。 魅族可谓陷入了两难境地 。 ” 孙燕飚说 。
张毅向《科创板日报》采访人员分析 , 吉利收购魅族 , 未来能不能做好 , 关键在于成熟的管理运作、整个品牌的提升计划 , 以及更好的人才匹配 。
【财联社|艰难求生的魅族 撑得起吉利的手机梦吗?】并购只是一切的开始 。 不管是吉利 , 还是魅族 , 显然都需要一场新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