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哪个皇帝活的时间最长?在位多长时间?( 三 )


在大兴文字狱这点上,乾隆皇帝比他的大臣要厉害百倍 。这从“字贯案”可以更加清楚 。举人王锡侯,为了给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提供方便,把《康熙字典》加以精减,编了一本《字贯》 。这种事情,在现在看来十分寻常 。殊不知,这一举动在当局的眼中,已经属于“大逆不道” 。因为,《康熙字典》是康熙皇帝“钦定”的,王锡侯胆敢擅自删改,便是一大罪状 。何况《字贯》没有为清朝皇帝的名字避讳,构成另一罪状 。不但王锡侯遭到严惩,书板、书册全部销毁,而且经办此案的江西巡抚海成也因“失察”而治罪 。
江西巡抚海成受到牵连是为什么呢?原来海成在向皇帝报告时,说有人揭发王锡侯删改《康熙字典》,另刻《字贯》,实在狂妄不法,建议革去王锡侯的举人功名 。但他并没有细细审查《字贯》本身的文字是否有问题 。乾隆却很细心,看了海成的奏折后,又仔细审查了随同奏折附上的《字贯》 。发现事情并非寻常狂诞之徒妄行著书立说那么简单,他在《字贯》序文后面的“凡例”中发现,王锡侯居然把圣祖(康熙)、世宗(雍正)的“庙讳”,以及他自己的“御名”,也就是玄烨、胤禛、弘历之类,毫无避讳的开列出来 。他认为这是“深堪发指”、“大逆不法”之举,应该按照“大逆”律问罪 。
但是,江西巡抚海成仅仅建议革去举人,大错特错 。盛怒之下,他给军机大臣发去一道谕旨,狠狠训斥道:海成既然经办此案,竟然没有看过原书,草率的凭借庸陋幕僚的意见上报 。而那些“大逆不法”的内容,就在该书的第十页,开卷即见 。海成因此被革职查办,押送京城,交刑部治罪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海成是贯彻乾隆的文化专制主义最为卖力的人,是各省禁书的始作俑者,备受皇帝信任,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自掘坟墓栽在查办文字狱的“失察”上 。
王锡侯当然要按照皇帝的谕旨重新审问,留下审讯笔录十分滑稽,其中的片断如:
——官员问:你身为举人,应该知道尊亲大义,竟然敢于对圣祖仁皇帝钦定的《康熙字典》擅自进行辩驳,另编《字贯》一本 。甚至敢于在编写凡例内把皇帝的御名毫无避讳的写出来 。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你打的是什么主意?
——王锡侯答:因为《康熙字典》篇幅太大,我精减为《字贯》,无非是为了方便后生学子 。书内把皇帝御名写出来,目的是要后生学子知道避讳,实在是草野小民无知 。后来我发觉不对,就把书内应该避讳之处,重新改板另刻,现有书板可据,请求查验 。
尽管如此辩解,既然皇帝已经说“人人得而诛之”,王锡侯自然难逃一死 。
根据《清代文字狱档》,从乾隆六年到五十三年,有文字狱53起,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到处都充斥着以文肇祸的恐怖气氛,迫使知识分子远离现实,躲进故纸堆里讨生活 。此外,人们似乎忘记了这样一点,乾隆时代由大兴文字狱进而发展到全面禁书、焚书;开馆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就是一个禁书、焚书的过程,禁毁书籍达几千种 。无怪乎一代宗师孟森要感叹:“明清之间著述,几遭尽毁”,“始皇当日焚书之厄,决不至离奇若此”!
【中国古代哪个皇帝活的时间最长?在位多长时间?】政治上也越来越腐败 。尤其是其晚年重用大奸臣、“贪官之王”--和珅,使清朝国库逐渐虚空,百姓生活贫苦,嘉庆元年(1796年),发生白莲教民变 。应该说,清朝是从乾隆中后期开始走向衰落的 。乾隆六十年(1795年),高宗以在位期不越祖父康熙帝为名禅位于子颙琰,是为清仁宗,又号嘉庆帝,自称太上皇,仍然继续执政,直到嘉庆四年(1799年)去世为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