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疾病时代悄然来临

为什么中小学生离家出走、厌世轻生的悲剧屡屡发生?为什么往往等到悲剧发生了,家长、老师和社会 才表示出莫大的意外和惊讶?悲剧的症结在哪里?悲剧又向笔者们敲响了什么警钟?
就在今年高考前不久,笔者参加了陕西省的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走访了现场会举行地的全国少儿工作先进集体——西安碑林区教委和部分教育专家 。在采访中,上述问题的答案渐渐清晰,这就是心理健康 。
昨天,高考落下帷幕,那些从考场里出来的学子们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看着他们,笔者思绪飞扬,久久不能平静 。
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危机 。
十多年前,我国第一例未成年人弑母事件披露后,社会舆论大哗,对教育的反思由此揭开序幕 。但是,那时并没有提出“心理健康”的概念 。这一事件,也并没有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上产生应有的影响 。
西安市教委主任李广瑞说,过去我们对中小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从政治上、思想上、品德上分析得多,而从心理上分析得少 。把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思想问题去解决,显然是不妥当的,难以对症下药,收到实效 。
【青少年心理疾病时代悄然来临】他说:“我们过去以简单、呆板、僵化、千篇一律的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一切,使得中小学生在竞争力、情绪、情感、性格、自我意识、人格倾向、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等心理素质方面,往往处于一种自发形成和盲目发展的危险状态 。”
西安市教委1995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小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的达35.99% 。北京的调查表明,每10名中小学生中,就有1名心理障碍者 。曾让许多人羡慕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据称有三分之一不能完成学业而遭淘汰 。而从全国的调查情况看,中学生有较强自信心的比例只有43%,抗挫折能力强的仅占38%,意志力强者占20% 。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博士主持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按照国际标准分别在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五个省市区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我国小学生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初中生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 。考虑到中国中小学生巨大的基数,这一心理异常的比例也是触目惊心的 。
在这次调查中,有一些问题尤需我们关注,像在初中生和高中生中,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很差和较差的比例在人际关系六项调查指标中都排一、二位;小学生的“孤独”、“考试焦虑”、“敌对”以及初中生和高中生的“交往焦虑”、“敏感性”、“考试焦虑”、“敌对”等严重的情绪问题,在情绪状况调查的八项指标中都排前列 。
国家有关部门对北京小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在过去10年间,小学生中的行为问题从8.34%增加到10.9%,儿童青少年的行为问题有明显增加趋势 。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一项关于青少年犯罪的调查也表明,1997年至2000年间由于心理畸变引起的“激情犯罪”显着增多 。
在江苏、浙江等人文传统十分浓厚的地方,相继发生了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因为考试原因杀死父母的事件 。花季少男少女的暴力事件,更是层出不穷,充斥着各地报纸的社会新闻版面 。同时,一项调查表明:自杀已经成为我国未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专家指出,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上,如此严重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危机还是第一次出现 。一个心理疾病的时代正在悄然来临 。严峻的形势迫使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 。
心理健康教育浮出水面 。
值得欣慰的是,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已经开始了意义深远的探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在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下,心理健康教育正在走进越来越多的校园和家庭 。
西安市碑林区地处西安南部,目前有中学37所、小学54所、在校中小学生9万余人 。这里大中专院校云集,科研院所林立,是陕西省的素质教育实验区 。碑林区教育局局长薛振虎对采访人员说,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该区的广大老师逐渐深刻地认识到,在新时期的教育工作中,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
他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看作是德育工作的延伸,归根到底还是我国正在倡导的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如果轻视或者漠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很难落到实处,智育和德育等方面也很难有大的突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