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餐|盘点2021年运营商市场:规模增长显著

2021年 , 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 , 这一年 , 数字基础设施成为热门词汇 , 背后则是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价值体现 。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 , 2020年 , 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7.8% , 数字经济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 到2025年 , 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 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 , 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 ,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 , ……
加速4G向5G升级 , 均衡用户体验
截至2021年底 , 我国全年新增5G基站数65.4万个 , 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数达到142.5万个 。 5G网络已覆盖全部的地级市 , 超过98%的县城城区和80%的乡镇镇区 。
套餐|盘点2021年运营商市场:规模增长显著
文章图片

【套餐|盘点2021年运营商市场:规模增长显著】目前 , 我国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到5.18亿户 。 根据三大运营商1月20日晚在港交所的公告 , 截至2021年底 , 全国手机用户高达16.46亿 , 规模再次实现新突破 。 2021年 , 5G手机连接渗透率突破30% , 而2020年底这一数字还只是15% 。
相较往年 , 无论从5G网络建设进度 , 还是5G终端连接数增量 , 均反映了2021年是5G规模增长显著的一年 。
值得一提的是 , 2021年5G连接数突破了上年底三家运营商对下一年的预测上限 。
2021年底 ,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5G套餐用户数分别为1.88亿户、3.87亿户、1.55亿户 , 5G用户渗透率分别为50.43%、40.42%、48.86% 。 (注:后文三家运营商均按照CT、CM、CU排序)
相较2020年底 , 2021年同期5G套餐用户渗透率分别提升了25.79PP、22.90PP、25.66PP 。 (2020年末 , 三家运营商的5G套餐用户渗透率分别为24.64%、17.52%、23.2%) 。
5G套餐用户渗透率的提升 ,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家存量用户结构由4G转向5G的加速度 。
从2021年全年5G市场发展看 , 5G套餐用户渗透率环比增长高于2PP的月份中 , 中国电信发生在1月、8~12月;中国移动发生在6~10月;中国联通发生在1~9月 。
当前 , 人口红利触及天花板 , 移动用户市场增长空间有限(4G用户市场从2017年Q1起净增空间趋缓) 。
不过 , 在有限的增量移动用户市场空间中 ,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2021年均实现了逆转 。 以中国联通为例 , 其移动用户数累计净增1130.4万户 , 较上年增长显著 , 移动用户数突破3.17亿户 。
千兆时代:更注重规模发展与价值经营
2021年12月初 , 联通在合作伙伴大会上公开了一组该年10月的运营数据:该月 , 中国联通5G用户达到1.4亿 , 5G渗透率超过45% , 在网5G终端1.11亿 , 登网用户超过6000万 , 流量同比增长30% 。
其实 , 无论此前的中国移动 , 还是当下的中国联通 , 能够公开披露登网用户数 , 说明了在5G时代国内运营商稳扎稳打的心态 , 看重的更多的是价值经营 , 让每一个连接有温度才是诗和远方 。 据媒体报道 , 2021年末多个城市5G分流比突破了30% , 这意味着国内4G、5G用户体验逐步走向均衡 。
联通5G迅猛发展 , 只是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5G走向的缩影 , 而面向固移融合的泛在千兆 , 成为发展元宇宙、数字孪生的基础 。
当下 , 光纤宽带产业链实现了自主可控 。
2021年 ,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有线宽带均保持了每月的正向增长 。 其中 , 中国电信2021年有线宽带净增1118万户 , 达到1.70亿户;中国联通固网宽带用户累计净增895.1万户 , 用户数突破9500万户 , 规模创历史新高;此外 , 中国联通本地电话用户12月实现单月净增由负转正 。
目前 , 国内千兆光网覆盖到了3亿户家庭 , 建成全国首批29个“千兆城市” , 推动我国“双千兆”网络能力、用户水平和创新应用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
2021年 , 工信部在《“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指出 , 以千兆光网和5G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 , 能向单个用户提供固定和移动网络千兆接入能力 , 具有超大带宽、超低时延、先进可靠等特征 , 二者互补互促 , 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和承载底座 。 同时也指出 , 积极采用“IPv6+”等新技术提供确定性服务能力 。
预计到2023年底 , 千兆光纤网络具备覆盖4亿户家庭的能力 , 10G-PON及以上端口规模超过1000万个 , 千兆宽带用户突破3000万户 。 实现“双百”目标:建成100个千兆城市 , 打造100个千兆行业虚拟专网标杆工程 。
《“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中提及 , 推动全光接入网进一步向用户终端延伸 , 推广实施光纤到房间、到桌面、到机器 , 按需开展用户侧接入设备升级 。 目前 , 三家电信运营商均在推进固移千兆场景 , “出门用5G , 回家WiFi6” , 成为千兆时代最靓的口号 。
2021年 , 中国电信指出 , 45%的家庭用户WiFi路由器上的连接设备超过10个 , 意味着需要并发的越来越多;手机连接WiFi约为每天8个小时 。
近期 , 中国移动在《2021年智能硬件质量报告(第二期)》中指出 , 随着WiFi6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 , 速率3000M档路由器成为产业链重点发力方向 , 多流聚合、160MHz频宽特性是3000M档产品提供超高速宽带上网体验成为可能 , 无线抗干扰性能提升使产品能够在WiFi干扰场景下继续提供优质的数据传输体验 。
共建共享:降低碳排放 , 加速5G终端普及
5G商用两年 , 国内运营商推进多频多制式协同 , 先TDD后FDD组网模式实现了网络覆盖广度与深度的融合 。
目前 , 国内共建共享5G基站超过80万个 , 比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3.5GHz的基础上部署2.1GHz , 开展200MHz CA现网试点 。
据媒体报道 ,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推进5G共建共享、4G接入网共享 , 累计节省网络建设投资超过2100亿元 , 每年节约网络运营成本200亿元、节电超100亿度、降低碳排放600万吨 。
不久前 ,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联合发布共建共享区块链调度平台 , 赋能共建、共享、共维、共优全流程 , 实现跨运营商5G运营调度系统、跨运营商区块链BaaS联盟、跨运营商大数据无线网精准规划三大创新 。
在保障5G共建共享中低频大带宽的同时 , 中国联通还推出了26GHz毫米波5G , 可达9Gbps极致体验 , 以此保障2022冬奥大带宽业务 。
在终端方面 , 2021年 , 国内5G手机、模组价格分别下探至1000元和500元 , 为5G快速普及铺平道路 。
据中国信通院数据 , 2021年 , 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3.51亿部 , 同比增长13.9% , 其中 , 5G手机出货量达到2.66亿部 , 同比增长63.5% , 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5.9% 。 值得注意的是 , 2021年国产手机出货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6.6% 。
目前 , 中国联通5G现网终端对2.1G的支持超过80% 。
2022年 , 我国将推动企业及时推出多层次的5G芯片、模组等相关产品 , 从而满足行业应用的差异化需求 。 其中 , 在Rel18 RedCap标准推进进一步实现低成本、低复杂度及低功耗 , 比如包括对5MHz带宽的支持 。
5G行业应用:2022年将是关键之年
2022年 , 业内认为 , 将是5G应用规模化发展的关键之年 。
2022年 , 国内将在5G应用方面 , 做好“5G+医疗健康”“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的相关工作 , 推动5G技术赋能转播、出行等场景 , 从而更好助力智慧冬奥 。 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 , 挖掘一批产线级、车间级等典型应用场景 , 推动5G全连接工程建设 。 实施5G个人应用的加速计划 , 力争推出一批新型终端、APP等应用 。
当前 , 我国建设5G行业虚拟专网超过2300个 , 其中 ,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 , “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2000个 , 多数以虚拟专网建设为主 。
目前 , “云网边端”协同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基本成型 , “5G+工业互联网”在采矿、钢铁、电力等10个重点行业形成了远程设备操控、机器视觉质检等20个典型应用场景 , 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 预计2025年 , 5G虚拟专网数将提升至5000个 。 对比2020年 , 建设虚拟专网数约800个 , 2021年年中实现翻番 。
中国联通在2021合作伙伴大会上 , 提出了新定位、新战略 , 将全面发力数字经济主航道 , 将“大联接、大计算、大数据、大应用、大安全”作为主责主业 , 希望打造数字经济的“数字化服务第一供应商” 。
其中 , 中国联通指出大联接是数字时代的基础和底座 。 通过做深大联接 , 以优质的网络联接千家万户、千楼万园、千企万厂、千场万景 , 为客户创造数字工作生活新体验 ,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坚实数字底座 。
目前 , 在行业应用方面 , 中国联通建设5G重大项目300多个 , 落地行业专网超过800个 , 实现4000多个5G商业项目落地 , 并在工业互联网、智慧矿山、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实现规模突破 。
乡村振兴:协同部署低频5G覆盖
2022年 , 5G网络建设将遵循适度超前 , 深化共建共享 , 继续扩大县城和乡镇覆盖的广度 , 提升5G网络在高铁、交通枢纽、购物中心等人流密集区域以及在工业、医疗等重点行业的深度覆盖水平 。
结合《“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及《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 , 其中提及:每万人拥有的 5G 基站数目:2020年为5个 , 2023年超过18个 , 2025年是26个 。 假设按人口总量14.1亿人 , 及年均增长率0.53%计算 , 理论上 , 平均年约新增建设61万5G基站的规模 。
据“2022 ICT+深度观察报告会”的公开信息 , 2022年 , 我国5G基站将超过200万个 , 5G终端连接数将达到6亿 。 上述规划指出 , 推动低频5G网络向农村及偏远地区延伸 , 优先在有条件的重点行政村开展5G网络建设 , 推广5G在精准化农业生产、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领域应用普及 , 到2025年实现行政村5G通达率达到80% 。
2021年 , 中国联通实现了5G网络在城市市区、县城及重点乡镇的网络覆盖 , 并提出以数字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并推出中国联数字乡村云平台(即联通数村)和数字乡村品牌 , “联通数村”平台2021年内服务超10万村 , 预计2025年将服务超过30万个行政村 。
例如 , 在福建 , 中国联通与福建农垦集团合作建成了全国首个5G智慧茶园 , 在全面覆盖联通5G信号的基础上 , 集合多个智能化系统 , 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 , 提高茶园管理及生产效率 , 实现茶园信息数字化、茶园生产自动化、茶园管理自动化 。
预计中国联通5G网络将在2022年实现90%的人口覆盖 , 以及重点行政村、乡镇5G的连续覆盖;2025年行政村及以上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 , 人口覆盖率达99%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