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赵一曼的丈夫,也是任弼时的大舅子,还有一个身份同样不简单( 二 )



新中国成立后 , 迫切地需要一套属于自己的货币 , 这时长期从事印刷工作、掌握当时最先进印刷技术的陈达邦就引起了高层的注意 。 在董必武、吴玉章的极力举荐下 , 陈达邦进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印刷局 , 负责新版人民币的印刷工作 。
后来陈邦达还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国外业务局专门委员秘密前往苏联处理印钞事务 , 从新版人民币的字体图案 , 到克服印刷流程中的技术难关 , 再到最后的装箱运输 , 可以说每一步都有陈邦达的参与 。
1955年 , 第二套人民币正式发行使用 , 当时对稳定国家经济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 陈邦达在此事上贡献良多 , 这个身份也挺值得骄傲的!也是在同年 , 他才得知赵一曼原来就是自己的妻子李一超 。
事情还要追溯到1953年 , 李一超的姐姐李坤杰写信给周总理 , 希望能知道妹妹的下落 , 李一超当年曾在上海中央机关工作过 , 是周总理的下属 。
但因为过去太多年 , 周总理一下子没想起来李一超是谁 , 就委托妇联主席蔡畅和劳动部副部长刘亚雄帮忙找寻 , 但她们也不清楚情况 。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的陈琮英是了解李一超的 , 也知道李一超大概率成了烈士 , 只是怎么也无法将李一超和赵一曼这两个名字联系到一起 。 她将李一超前往东北的消息告之李坤杰后 , 事情又僵住了 。
不过李坤杰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 , 通过多番努力 , 经李一超原来的战友及东北革命烈士纪念馆确认 , 那个电影中一心革命无惧死亡的赵一曼 , 就是李一超!李坤杰1955年将这个消息写信告诉了陈家 , 此时距离李一超就义已经过去了19年 。

在战争年代 , 一个分别或许就是永别 , 没有谁会愿意离开自己的亲人 , 但很多人为了革命还是抛弃了这一切 。
像赵一曼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 , 真的令人由衷敬佩!
【他是赵一曼的丈夫,也是任弼时的大舅子,还有一个身份同样不简单】转自故里梦长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