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良军事生涯中为何屡次脱险 擅长化妆为难民
在人才辈出将星如云的黄埔系 , 孙元良的才能不见得特别优异 , 名气亦只能算是中不溜秋 。他的一生 , 却跌宕起伏斑斓多姿 , 充满传奇色彩 , 创造了多项纪录 。尤其是此公惯能履险如夷 , 一再从千军万马中突围而出毫发无损 , 端的是福星高照身手非凡 。
1924年初 , 北京大学预科学生孙元良南下广州投笔从戎 , 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 编在学生第三队 。后来成为一代名将的关麟征、杜聿明、黄杰、陈赓等人 , 均是他的同窗队友 。
黄埔一期生共有600余人 , 号称蒋介石的开山大弟子 。孙元良文化程度较高 , 浓眉大眼 , 一表人才 , 加之为人机灵 , 口才便给 , 很快得到校长青睐 。毕业后 , 历任党军的排、连、营长 , 参加了两次东征和平定刘杨叛乱之役 。1926年7月 , 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 , 孙元良出任第1军第1师第1团团长 。这个团长非同小可:所部是黄埔嫡系最精锐的队伍 , 含金量极高;一期同学当时当上团长的 , 仅有胡宗南、桂永清、范汉杰、蒋先云等寥寥数人 。
北伐军在江西南昌与孙传芳军会战 , 先胜后败 。蒋介石恼羞成怒 , 将第1师师长王柏龄、党代表缪斌革职 , 并声称要枪毙自行退却的孙元良 , 以儆效尤 。其实 , 蒋才不会自翦羽翼 。他只说不练 , 暗中送孙东渡扶桑 , 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炮兵 。返国后 , 很快就重新当上主力部队团长 。中原大战后 , 孙元良升任装备最为精良的国民政府警卫军第1师第1旅旅长 。率部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 , 在庙行镇击退日军 。因作战有功 , 孙获授宝鼎勋章 , 先后升任88师副师长、中将师长 。
1937年底 , 时任72军军长(仍兼88师师长)的孙元良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 。南京失守后 , 他化装成难民 , 躲藏一个多月后侥幸逃出幸免于难 , 被蒋介石撤职查办 。后奉派游历欧洲 , 考察军事 。抗战后期 , 任28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29军军长 , 在贵州独山击退准备直捣陪都重庆的日军 , 被国民政府通令嘉奖 , 获授最高等级的“青天白日”勋章 。
解放战争后期 , 孙元良充任国民党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副主任兼第16兵团中将司令 。该兵团辖第41、47、99三个军 , 另有一个快速纵队及战车团、重炮团、工兵团等部队 , 总兵力约10万人 , 是淮海战役国军参战的主力兵团之一 。
【孙元良军事生涯中为何屡次脱险 擅长化妆为难民】在雄心勃勃别有怀抱的副总统李宗仁的怂恿下 , 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婉拒了蒋介石要他统一指挥华中(武汉)、华东(徐州)两大剿总的要求 , 只是表态说届时会以大局为重 , 按实际情况调动兵力 。而徐州由老迈衰朽的“福将”刘峙坐镇 , 其难以胜任 , 路人皆知 。刘峙倒有自知之明 , 主动建议遴选一名黄埔一期毕业、曾任兵团司令官以上、资历深而有作战经验、能孚众望者 , 担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 , 负责前敌指挥 。国防部长何应钦同意此案 , 以宋希濂、杜聿明符合条件 , 签请蒋介石核定 。结果宋希濂托辞请免 , 败军之将杜聿明被选中 , 勉为其难二进宫 。杜从东北抵达徐州时 , 淮海战役已打响几天 。
先机既失 , 处处被动 。先是黄百韬兵团在碾庄顽强抵抗后终被歼灭 , 接着从华中前来驰援的黄维兵团在蒙城双堆集陷入重围 。而打通徐蚌线 , 与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会师的计划又遭遇华野坚决阻击 , 进展困难 。杜聿明下决心放弃徐州 , 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取道萧县、永城 , 企图出敌不意拊其侧背 , 解救黄维兵团 , 合股南撤 , 为老蒋保留一点老本 , 藉以拱卫南京、上海 , 保全东南半壁 。但蒋介石一再变更决心 , 杜聿明则一味服从命令 , 缺乏必要的机断 。结果方向飘忽 , 行动迟缓 , 撤离徐州不久 , 就被华野追尾包围 , 自身难保 。
推荐阅读
- 《清明上河图》竟然泄露了北宋军事机密?
- 荥阳之战 曹操军事生涯中最惊险的的一仗
- 冒顿简介 少数民族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军事家
- 古代孩子的小学生涯 八岁入学读不好会挨揍
- 刘邦和项羽 从亡秦之战看刘邦项羽的军事才能
- 宋太宗军事上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
- 南宋军事将领刘正彦生平简介 刘正彦是怎么死的
- 诸葛瑾的军事能力很差 孙权为何还多次派他伐魏
- 清朝军事 清军主要分为八旗和绿营兵
- 历史上五花八门的军事泄密事件 小玩具泄大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