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不断削弱相权 为何仍出权相?( 二 )
这样的人事制度安排 , 导致机构繁杂 , 政出多门 , 同时也弱化了宰相的人事权 。
5最后是谏议权的弱化
在唐代 , 台谏均为监察官 。台官指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 , 其职责是监督宰相及百官 , 约束行政权力;谏官指谏议大夫、拾遗、补阙、司谏、正言 , 其职责是专门讽谏皇帝 , 纠绳皇帝的过失 。
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 , 成立另一最高监察机构谏院 , 将原本隶属于门下省的谏官分离出来 。从此以后 , 谏官不再是宰相下属 , 宰相无权任用谏官 , 所有台官谏官均由皇帝任命 。
设立谏官的初衷就是在于纠绳皇帝 , 而不是纠绳宰相 , 所谓“谏”是针对皇帝而言的 。而让谏官脱离门下省 , 不再隶属宰相 , 反过来纠绳宰相 , 这样就剥夺了宰相通过谏官向皇帝进行规谏的权利 。
总之 , 宋代的相权之所以被削弱 , 一方面是由于宋初宰相范质等人主动做出让步 , 另一方面是由于宋太祖热衷于集权 。这无疑是出于私心 , 害怕宰相权力过大 , 动摇皇帝权威 , 甚至觊觎皇位 。权力这东西也是守恒的 , 相权被削弱 , 皇权则加强 。
二、过分集权导致权相迭出
【宋代不断削弱相权 为何仍出权相?】宋太祖富有才略 , 能够驾驭全局 , 大包大揽并无大碍;宋太宗也是有为君主 , 但是 , 他们的子孙后代世袭皇位 , 就未必称职 。
过于集中的皇权 , 对于他们来说是难以承受之重 , 因此容易导致权力失衡 , 难以保障国家权力有效运行 。从徽宗到南宋末期 , 竟然出现过蔡京、秦桧、史弥远、贾似道等权相 , 致使朝政日益败坏黑暗 , 在很大程度上加速王朝的衰亡 。
蔡京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分子 , 神宗时他支持改革开放变法;哲宗即位之初 , 太皇太后高氏起用保守派 , 他转而投靠司马光阵营;哲宗亲政后 , 他又投靠重新控制朝政的改革派 。徽宗即位后 , 他投其所好 , 被重用为宰相 。徽宗沉湎于声色犬马 , 热衷于书画创伤 , 玩赏花石 , 兴建园林 , 却怠于政务 , 只顾个人享乐 , 而将国事几乎都交给蔡京打理 。
蔡京为相二十多年 , 独揽大权 , 为了保住既得利益 , 他勾结朋党 , 竭力排斥异己 , 将官场与社会弄得乌烟瘴气 , 使北宋王朝陷入空前的危机 。
秦桧颇擅长见风使舵 , 靖康年间他为了欺世盗名 , 表现出主张抗金的强硬姿态 。被金兵俘虏以后 , 他态度又有了180度大转变 , 回到南宋便抛售其投降求和的“良策” , 正中高宗下怀 。
此后 , 秦桧官运亨通 , 先被任命为参知政事 , 旋即擢为右丞相;虽然一年后被罢免 , 但很快又起用;赵鼎罢相出朝后 , 他独居宰相之位长达十七年 。
在秦桧独相时期 , 他拼命迫害那些反对和议、主张抗金的官员 , 不仅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 , 而且还将与自己政见不合的大臣逐出朝廷 。为了控制言路 , 他还将自己亲信安插到监察百官的台谏机构 , 使之成为打击政敌的工具 。
高宗并非昏庸之君 , 秦桧结党弄权专横跋扈 , 他其实心知肚明 , 之所以睁一眼闭一只眼 , 听之任之 , 是因为他需要秦桧作为自己推行求和路线的代理人 。有秦桧出面与金人妥协 , 他就可以安心做偏安皇帝 。有高宗在背后支持 , 秦桧就可以结党营私 。二者相互利用 , 满足于一己之私 , 就不想收复中原山河 。
史弥远的崛起源于一场阴谋 。开禧三年(1207) , 韩侂胄北伐失败 , 金朝来索主谋 。时任礼部侍郎的史弥远与杨皇后等密谋 , 派人杀害韩侂胄 , 将其首级送金请和 。史弥远因此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 , 在宁宗朝独相十七年 , 在理宗朝独相九年 。
史弥远两朝专权二十六年 , 对金采取屈服妥协 , 对内打压政敌 , 招权纳贿 , 搜刮民财 , 弄得民不聊生 。他之所以成为两朝权相 , 关键是两个皇帝容易被他架空 。宁宗(史称“不慧”)颇为愚昧无能 , 毫无主见 , 他在位期间 , 前期受韩侂胄操纵 , 后期任史弥远摆布 , 是典型的傀儡皇帝 。
推荐阅读
- 古代如何放假 唐代3个黄金周 宋代春节一个月
- 宋朝女子服饰介绍 从服饰来看宋代女子并不保守
- 中华五千年足球史:皇帝就会踢球 宋代有俱乐部
- 古代元旦放假:宋代的官员们为什么最“性福”?
- 宋代服饰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 宋代如何解决违章建筑问题 皇帝缩小出行规模
- 宋代落榜生坚持科考多年可终生享受俸禄
- 宋代与众不同的除夕夜 宋代人如何过除夕
- 宋代“房叔”万两买别墅 等于穷人1400年生活费
- 宋代盛行蓄养家妓 朱熹竟将两歌尼姑纳为小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