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伪政府国家元首汪精卫 国府二把手叛变投敌( 二 )


“艺研会”成立后,“低调俱乐部”有了自己的话语平台,活动更加频繁,他们的“亡国论”在战时首都甚嚣尘上 。在“艺研会”的舆论推动下,汪精卫从鼓吹“和平”转为明目张胆反对抗日 。
对日媾和失败
1937年11月5日,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向中国方面透露了日本讲和的条件:(一)内蒙成立自治政府;(二)华北非武装区域扩大,主权归南京政府,治安由中国警察维持;(三)上海非武装区域扩大,治安由国际警察管理;(四)中国停止反日排日政策;(五)共同反共;(六)减低日货关税;(七)尊重外国人在华的权利 。
《武汉抗战史要》记载,12月3日,汪精卫在汉口民众团体代表会议上演讲时,对德国大使陶德曼的调停公开表示欢迎 。他说:“如开始讲和,不可失此机会 。”
12月5日,汪精卫接受《新闻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说:“若日本真愿意要求和平,提出了可接受条件,则中国亦可考虑从事停战 。”
次日,汪精卫在汉口主持召开国防最高会议常委会,讨论日方停战条件 。会议通过了接受日本停战条件的决议,委派孔祥熙向蒋介石汇报,作最后决定 。
但日本的侵略野心并未因为汪精卫的“诚意求和”有所收敛 。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日军以为中国的抵抗已到穷途末路,于12月22日又增加了三项苛刻的条件:(一)在华北、内蒙、华中的非武装地带设立特殊机构(亲日政权);(二)承认满洲国;(三)中国向日本赔偿战费 。
中国政府拒绝了日方的条件,并发表了强硬态度的声明 。1938年1月18日,中国撤回驻日大使,两国外交关系正式断绝,陶德曼的调停以失败告终 。
走上叛国投敌路
1938年初,蒋介石以加强军事为由,提出国民党中设立国防最高会议为全国最高决策机关,取代以前的最高决策机关中政会 。
国防最高会议的《组织条例》规定:国防最高会议主席由军委会委员长担任,副主席由中政会主席担任,蒋介石是军委会委员长,汪精卫是中政会主席,所以蒋介石自然出任主席,汪精卫出任副主席 。
1938年3月在武汉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又修改党章重新确立国民党的领导体制,规定国民党设总裁1人,副总裁1人,大会选举蒋介石为总裁,汪精卫为副总裁 。
这样,蒋介石借战争的理由,名正言顺地夺取了汪精卫长期在党内的最高领袖地位 。
陶德曼调停失败后,汪精卫意识到国民政府已没有对日媾和的可能,于是决定“暗中努力”,以便在适当时机“接洽停战” 。
《武汉抗战史》记载,1938年2月,在汪精卫、周佛海的推动下,蒋介石派外交部亚洲司代司长高宗武从武汉去香港,与日本政府取得联系 。由于此时日本诱降的对象已从蒋介石转为汪精卫,高宗武此行,实际是为汪精卫日后的叛变开辟了道路 。
广州沦陷后,武汉的汪精卫等人更放肆地公开讨论“和平” 。《武汉抗战史要》中说,汪精卫鼓吹说,“和平”只需要看条件,条件如果有利于中国,为什么不可以接受日本的“和平”呢?
当时,汪精卫以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中国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参政会议议长的身份,大放屈膝求和之辞 。
【汪伪政府国家元首汪精卫 国府二把手叛变投敌】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乘飞机从重庆逃往昆明,经越南河内潜赴上海,走上叛国之路,拉开了汪伪国民政府丑剧的序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