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立军机处的纪律是啥?怎么处理泄密者?

朱元璋得了天下不久,就召集大臣开研讨会,主题十分严肃:元朝曾经那么强大,为何不到百年就灭亡了?大臣们普遍认为,元朝的统治太宽松了 。朱元璋纠正说:元朝是对官员太宽松了!

朱皇帝发现了一条重要的执政规律,史鉴凿凿 。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一场政变推翻了越南政府,国王黎维祁紧急求救 。两广总督孙士毅受命带兵平叛,马到成功 。黎维祁十分感激,主动要求孙士毅当国王,自己退居二线 。
乾隆当然很高兴,封孙士毅为一等谋勇公,调他回京出任军机大臣、兵部尚书 。
此时的孙士毅何等威武,直到遇到和珅 。
回京第二天,孙士毅早早等在皇帝办公室外,静候乾隆接见,手里把玩着什么东西打发时间 。军机大臣和珅过来了,笑眯眯打招呼:
“大英雄回国,带啥奇珍异宝了?”
孙士毅说:“哪有?哪有?”
和珅假装不高兴:
“没有?您手里是啥宝贝?”
孙士毅敷衍道:“啊,就一鼻烟壶 。”
和珅一把夺过来,只见这鼻烟壶在阳光下玲珑剔透、美轮美奂,竟然是一颗特大珍珠雕成的,足有鹌鹑蛋那么大 。
和珅简直爱不释手:“这东西真不错,送给我吧?”
孙士毅赶紧解释:“不好意思,这是献给皇上的,我都报告过了,下回再给你弄一个 。”
和珅拍拍孙士毅的肩膀:“开个玩笑,我哪里配玩这个 。”
过了几天,和珅突然来到孙士毅办公室,压低嗓子,神情诡秘地说:
“巧了,我也弄了个鼻烟壶,但是不知道好不好,你帮我看看?”
孙士毅一看,大吃一惊:这正是自己送给皇上的!
孙士毅是个细心的人,他悄悄查阅了皇上的赏赐登记簿,近期并无任何赏赐记录!
时间久了,孙士毅懂了,和珅可以随意出入宫廷任何一个禁区,如同在自家一样 。和珅没事最喜欢去内务府库房转悠,只要发现喜欢的东西,拿了就走,不跟任何人打招呼 。后来嘉庆皇帝抄他的家才知道,国内外进贡给乾隆皇帝的宝贝,最好的都在和珅家 。
孙士毅不禁暗自叹息:宫中那么多管理制度,在和珅面前竟然如同一张废纸,这不是什么好现象!
岂止是资产管理规矩,就是军事制度照样是一纸空文,后果也更加严重 。乾隆帝的养子福康安,领兵镇压苗民起义 。到了前线受不得苦,居然把军事指挥权交给副手代劳,自己整天待在司令部里喝酒行令,欣赏歌舞表演 。西南苗民起义始自雍正时期,一直到同治时期才勉强了结,前后拖了120多年,把大清拖得疲惫不堪,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
康熙皇帝晚年身体不好,工作积极性不比当年,特别是对干部过于宽容,奉行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政策,埋下了官场风纪滑坡的种子 。乾隆皇帝宠信和珅之后,纲纪废弛,吏治败坏,官员们逍遥自在,康乾盛世便走到了末路 。自嘉庆时期开始,各种规矩都不作数了,于是大清国运一路下滑,所有皇帝没过过一天安生日子 。
嘉庆帝最为无奈的是,内部经常发生泄密事件,皇上要处理谁、提拔谁,还没发文,当事人就知道了 。调查结果令他十分震惊:消息是从军机处泄露出去的!
军机处是皇帝最高办事机构,贯彻落实的都是军国大事,保密纪律自然少不了,怎么会出这种事呢?
【古代立军机处的纪律是啥?怎么处理泄密者?】原来,不知道从何时起,军机处俨然成了通讯社,各种国家机密源源不绝外流,国家权力中心一点儿严肃性都没有 。嘉庆帝本人对此有详细叙述:许多人没事就往军机处跑,办公室和走廊里,整天吵吵嚷嚷、人来人往,活像闹市区 。如果问他们来军机处做什么,回答有两种,一是来汇报工作的,二是来找领导签字的 。实际上都是来打探消息甚至做交易的!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嘉庆十八年(1813年),几个农民差点儿把皇宫连锅端,这一点儿都不奇怪 。

嘉庆皇帝的爷爷雍正皇帝,当年的做法完全不同 。
康熙归西,雍正登基,朝鲜国王派特使来北京庆贺 。这个特使具有超凡的观察力,回国后报告国王:大清很有希望,康熙朝的兴盛将会延续 。国王问理由何在,特使用细节说话:
“康熙晚年,我每次到北京,看到紫禁城内外的警卫人员,个个松松垮垮,没个站相,根本不像军人 。夏天更糟,有的干脆脱掉军服、扔下枪械,光着膀子喝茶、睡觉、下棋、吃西瓜,互相打闹戏耍 。这回大不一样,警卫部队风纪严谨,态度严肃,着装整齐划一,目光炯炯有神,一副随时准备出击的样子,让人顿生畏惧之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