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山智者寺发现古井遗存 可能具有相当文物价值

采访人员接到市文物部门传来的一条消息:金华山智者寺发现古井遗存 , 可能具有相当的文物价值 。下午 , 采访人员即跟随市文保所工作人员赶到现场了解情况 。
江南名刹现古井 , 价值几何
在市区尖峰山西麓的一处山坳里 , 一组依山而建、气势雄伟的唐宋风格建筑正在加紧建设 , 很多项目已处于收尾阶段 , 这就是金华山的千年历史名刹智者寺 。
这口古井位于智者寺里面 , 具体是大雄宝殿后面、藏经楼门前的西南角 。古井呈六边形 , 一眼看去 , 从上到下都是直挺挺的 , 有水沿着石壁下渗 , 井底有积水 。整个井是用长度相等的青石板叠砌而成 , 是个等边六角形 , 每块青石板约长一米 , 厚薄不一 , 有的厚二三十厘米 , 有的仅10厘米左右 。
古井四面砌了一米多高的保护墙 , 井明显地势低一点 , 保护墙外都是泥土 , 还有一大堆碎石块、水泥块、烂钢筋等 , 都是刚从井里清理出来的 。因为这几天正在清理 , 恰逢下雨 , 井上撑着一大块塑料布防雨 。井口都是泥泞 , 上面盖了几块木板、钢管 , 防止清理井内土石时杂物下坠 。一个很长的木梯架在井壁上 , 是施工人员下井清理用的 。
市文保所工作人员现场进行了测量 , 六角井井壁对角内径2.2米 , 井深6.8米 。这个深度只是暂时的 , 因为井内清理工作还未完成 。施工人员说 , 井深应该不会超过10米 , 因为虽然井内石块目前还未清理干净 , 但已经慢慢出现泥土 , 这应该是见底的迹象 。
负责古井清理工作的西旺村村民詹明星告诉采访人员 , 他们一个多月前就接到了清理任务 , 不过直到最近才开工 , 目前已经发掘了五天 。井内清理出的都是石块、水泥块 , 有的很大块 , 直径达七八十厘米 , 这就要用电钻或榔头弄碎了 , 才能慢慢拿上来 , 一小筐一小筐 , 很费时费力 。而且 , 井里渗水很多 , 他们都是一边抽水一边作业 , 最近下雨 , 一天不抽水 , 可能就会满到井口 , 整个淹掉 。
从井里还挖出了六根长短不一的旧钢管 , 已经锈迹斑斑甚至蚀烂 , 埋在井里应该至少三四十年了 。这些建筑垃圾、旧钢管 , 应该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造水泥厂时埋的 。詹明星说:“周边村民多年前就知道这里有口古井 , 也知道大概位置 , 不过一直没有明确发现过 。这次寺院复建过程中 , 有意找寻 , 在藏经楼门前找到了 。智者寺已经1500年了 , 估计这是一口千年古井吧 。”
市文保所负责人蒋金治表示 , 目前该井还不能确定井的年份 。现在他们还在继续观察 , 要等工人们将古井清理完毕 , 综合井底细泥、砖块、器物等分析考证后才能下结论 。他透露 , 5年前就接到村民反映 , 说智者寺内有古井 , 当时赶过来看过一次 , 但没有找到古井 。因当时井上面都是泥土 , 是完全被覆盖的 , 和其他地方没有两样 。这次找到古井后 , 跟上次村民猜测的地方相差3米左右 , 相比更靠北一点 。
1500年智者寺留存实物很少见
智者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七年(公元526年) , 梁武帝所敕建 , 原为南朝梁代楼约法师道场 , 距今已有近1500年历史 。它兴盛于唐 , 重修于宋 , 延续至元明清 , 是双龙国家级名胜区内的著名佛教历史文化遗存 , 是历史上金华山儒、释、道文化和谐共栖的佛教代表 。
【金华山智者寺发现古井遗存 可能具有相当文物价值】至唐代 , 智者寺已闻名遐迩 。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游智者寺时画有《童真观音像》《释迦牟尼像》及《世支像》 , 后均刻石勒碑 , 置于智者寺玻璃阁下 , 其中观音像石碑保留至今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 , 方丈仲玘主持重修智者寺 。著名诗人陆游为其撰《重修智者寺广福禅寺记》 , 并以手迹勒碑 , 碑背面还刻有重修期间陆游给方丈仲玘写的八封书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