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悬棺之谜 古代悬棺是怎样“飞”上悬崖的

悬棺属崖葬中的一种 。葬址一般选择在临江面水的高崖绝壁上 , 在悬崖上打凿数个孔钉用木桩将棺木置其上 , 或者将棺木一头置于崖穴中 , 另一头架于绝壁所钉木桩上 。人在崖下可见棺木 , “地仙之宅 , 半崖有悬棺数千” , 悬棺因此而得名 。同天葬、水葬一样 , 悬棺葬是一种古老神秘的丧葬形式 , 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 。千百年来 , 悬棺始终像一个谜团萦绕在人们的脑际:古人为何要把棺木高悬于千仞绝壁之上?重达数百公斤的悬棺 , 是怎样被安放在那些水流湍急的悬崖绝壁上的?“岩上有棺材 , 金银千千万 , 舍命难得来”的传言是真是假……
中国的悬棺研究 , 正式开始于上个世界40年代 。1946年 , 一批中国史学界、人类学家、社会学家首次考察了四川省珙县、兴文悬棺葬时 , 开始使用“悬棺”这一名词 。据最近的调查研究发现 , 悬棺呈点示分布在川、黔、滇、湘、桂、粤、浙、赣、闽、皖等南方诸省 。部分地区的悬棺葬附近还有崖画 。各地的悬棺中 , 福建武夷山地区属春秋战国时期 , 大多采用整木挖制的船形棺;四川珙县一带属元明时期 , 多是整木挖成的长方形棺 。
悬棺葬共有3种悬置方式:一是木桩式 , 在峭壁凹入可避风处 , 凿孔插桩 , 架棺于上;二是凿岩式 , 凿岩为穴 , 置棺于内;三是自然洞穴式 , 利用岩壁天然缝隙或洞穴 , 置棺于内 。木桩式、凿岩式悬棺目前分布最集中的地方是四川珙县洛表乡、曹营乡和贵州的修文六广河 。四川珙县洛表乡悬崖峭壁上现存放着250多具棺材 , 长江三峡沿岸的风箱峡和大宁河畔的悬棺遗迹 , 更是达300余处 。
相传诸葛亮入川时 , 乘船经过长江西陵峡 , 突然患了重病 。他不是真的病了 , 而是犯了心病 , 他花费了一生的时间写成了一部兵书 , 一直带在身边 , 因为一直没有找到可以传授的人 , 因此不知道该把这本兵书如何处置 。思来想去 , 诸葛亮决定将兵书藏在一个常人难以发现的地方 , 并在兵书上竖了一把宝剑 , 用来守护兵书 , 让后世有胆略才识者去取 。
此事办成后不久 , 让一个吴姓的人知道了此事 , 于是派两个会飞檐走壁的大盗偷取 。船行到兵书之下时 , 吴姓人抬头一望 , 果然见半山崖上的兵书宝剑金光闪闪 , 急命两个大盗火攀岩盗取 。谁知 , 忽然狂风大作 , 飞沙走石 , 两个大盗心中一惊落入长江浩浩荡荡的江水之中 。兵书上显出“有才者取 , 无才者亡”八个大字 。此后 , 再也无人敢对兵书宝剑动非分之想 。
经考古学家的实地考证 , 所谓长江三峡上的“宝剑” , 是因绝壁上的石灰岩垂直发育而成的突出石块;“兵书”则是半山腰岩隙中的几块匣状物体 , 正是古代的悬棺 。相传 , 曾有一位采药人 , 从山顶垂直下落进入穴中 , 打开悬棺 , 从中取出铜碗、铜剑等物 。
就像古埃及的金字塔一样 , 悬棺的发掘充满了轶闻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 , 一位姓陈姓地方官为了探究当地僰人悬棺的奥秘 , 雇用两名樵夫从绝壁上掀下两具悬 。其中一具运到一处学校供展览考察研究之用 。谁知道没过多久 , 两名樵夫都遭意外惨死 , 陈姓官员也遭到了很多诡异之事 , 暴病而亡 。这件事慢慢传开 , 学校里一片恐慌 。
第二年 , 一位中央政府的赈灾官员来到此地赈灾 , 看了悬棺及棺木中遗骸 , 心中生出很多蹊跷 。他对校长说:“文王泽及枯骨 , 古人遗骸何当玩弄?请以礼瘗之” 。悬棺遗骸归葬后 , 这位官员心中难安 , 又写了一篇诔文来:“霜凄凄兮露瀼瀼 , 风雨剥蚀兮日月迎将 。翳何人兮骨骸坚强 , 胡不速朽兮恋此高岗 。恶有报兮善有庆 , 毁棺露骸兮吾意凄惶 。山之广大兮地厚无疆 , 以为宅兆兮永此潜藏 。臻百福兮降百祥 , 千秋万岁兮无厉无殃” 。
悬棺葬工程艰险 , 耗资大 , 主要在贵族中盛行 。悬棺是一种处置死者尸骨的特殊方式 , 对富有深厚文化涵的丧葬方法 , 至今存在着许多令今人费解的玄疑 。一具冷冰冰的尸骨 , 一口沉甸甸的尸棺 , 如何会“飞”到那高高的悬崖上?悬棺如何安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