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帝为何会大兴所谓“满汉全席”( 四 )
满汉全席,就是这样自宫廷流入民间的 。它在扬州,顺利地完成了由权力到财富的“软着陆” 。要知道,它一开始,尚是一种不平等的筵席 。对汉人,只限于二品以上官员享用 。扬州的商人,靠原始积累的金钱,逐渐争取到这种资格 。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所记满汉全席菜谱,最初是乾隆巡幸扬州时地方官准备的接驾筵的档次,后来终于也“世俗化”了 。正如“御膳”演变成“仿膳”,扬州人有钱了,也就充满好奇心:想尝尝皇帝吃过些什么 。扬州版的满汉全席(盗版?)其实是虚荣心的盛宴 。
扬州在当时绝对是一座虚荣心很重的城市 。即使饮食方面也会赶潮流的 。况且它也具备赶潮流的雄厚资本 。我相信在扬州之后,才陆续有了川式的、广式的、鄂式的满汉全席(基本上都流行于晚清至民国年间) 。而《扬州画舫录》里所记载的,据称是见诸史料中最早的满汉全席菜单,该书还注明这种大席系“上买卖街前后寺观”的“大厨房”所制,专“备六司百官”食用 。可见尚属于特权阶级 。扬州想方设法使所谓的特权变成了商品 。扬州人的商业头脑可谓无所不用 。他们毕竟不是饱食终日之辈 。
扬州的满汉全席,肯定经过改良的 。是淮扬风味与宫廷菜的结合,是细腻、恬淡与粗犷、华贵的结合,婉约派与豪放派(“杨柳岸晓风残月”与“大江东去”)的结合 。这份南北兼顾的菜单里,既有鱼肚煨火腿、鲜蛏萝卜丝羹、鱼翅螃蟹羹、鲨鱼皮鸡汁羹、鲍鱼烩珍珠菜、糟蒸鲥鱼、鸡笋粥、淡菜虾子汤、甲鱼肉片子汤等鲜美精致的菜肴,也不乏白煮猪羊肉、油炸猪羊肉、炙烤猪羊肉以及猪杂什、羊杂什等游牧民族风格的简易食品,真正是“双重性格” 。我甚至从中发现了挂炉走油鸭 。估计是全聚德烤鸭的前身吧?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清朝皇帝过年旧俗 与群臣分食不加任何佐料白片肉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